黄官1号海带的培育与应用研究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官1号海带(原连杂2号海带)是由黄海水产研究所与福建连江官坞海洋有限公司合作培育而成的食用海带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6-2011)。本研究阐述了黄官1号海带的培育方法,对其种质进行了分析,内容涉及到形态和经济性状、营养成分分析、遗传关系等方面。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1)培育方法:黄官1号海带采用定向选择和连续自交的方法,以福建连江海带为亲本,子代通过福建、山东、大连不同环境的筛选,获得优良性状混交,连续5代选育,最终获得成熟晚、耐高温、出菜率高、栽培范围广的新品种。规范了黄官1号海带的种菜培育、苗种培育、幼苗暂养、养成等技术要点。   2)形态和经济性状:黄官1号海带叶片肥大、宽厚,中带部显著宽,叶缘部窄且厚;与对照品种相比,平均株长370cm,提高6.2%;平均株宽56cm,提高88%;平均株重2.35kg,提高85%;鲜干比为6.5/1~7.0/1。   3)二氧化锗的抑制效应:当二氧化锗浓度为5~15mg/L时,菱形藻光合作用受到较强的抑制,而对黄官1号海带幼孢子体影响不大。   4)营养成分分析:黄官1号海带蛋白含量可达10.5%,Ca含量8.2mg/g,总AA含量达9.06%,EAA/TAA为39.74,褐藻胶含量22%。同时地域的差异性对黄官1号海带的营养成分含量有重要的影响。   5)遗传分析:采用RAPD、ISSR技术对黄官1号海带与当地海带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分析发现,黄官1号海带与黄官2号海带、奔牛海带和901海带亲缘关系比较近,与长海带和山东早厚成海带遗传距离较远;群体间遗传多样性较低。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为研究对象,利用耳石形态学手段以及斑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对斑鰶中、日个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从线粒体基因组的角度探讨了鰶亚科及其近缘种鱼
本实验从溶藻弧菌中提取得到其多糖成分肽聚糖,并对肽聚糖的结构和化学组分进行测定,进一步证实所得到的成分为肽聚糖,并用所提取得到的肽聚糖对凡纳滨对虾进行免疫刺激,对凡纳滨
拟目乌贼(Sepia lycidas)是我国南海重要的乌贼渔业资源,具有个体大生长快,病害少,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等优点,是极具前景的养殖新品种。本文以拟目乌贼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养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