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介质航行器流体动力外形组合仿生设计与气动特性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7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介质航行器是一种可在空中与水中两栖巡航并能自由穿越水气界面的新概念海空两栖无人航行器。跨介质航行器的研制需解决干飞、入水、潜行、出水四个运行模式的关键技术,航行器需要具备良好的入水性能,同时水下具有较小的流体阻力。本文选取翠鸟和龙虱两种生物作为仿生模本,运用组合仿生设计的思想,组合翠鸟和龙虱身体外形,兼顾空飞、水下潜行及入水多种运作模式,设计跨介质航行器的流体动力外形,分析其气动性能。运用三维扫描仪获取翠鸟和龙虱外形的点云数据,截取翠鸟头部和龙虱身体轮廓的特征曲线,通过拟合的方法光顺翠鸟头部和龙虱身体的特征曲线。在Matlab软件中选取傅里叶级数作为拟合模型,得到光顺后特征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分别选取四阶贝塞尔曲线和三阶贝塞尔曲线作为翠鸟头部和龙虱身体的横截面曲线,在Catia软件分别生成翠鸟头部和龙虱身体的三维模型。以翠鸟体长参数为基准,将龙虱身体放大2.5倍,使之与翠鸟头部相结合,中间以脖子平滑过渡。航行器的机身采用翠鸟头部和龙虱身体的组合仿生模型,航行器尾翼采用V形尾翼布局,机翼选用NACA4415翼型生成的便后掠角的变体机翼。机翼分为内段翼和外段翼两段,外段翼通过旋转机构向后后掠角度,最大可后掠20°。通过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外段翼后掠不同角度时机翼的升阻特性,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变体机翼在外段翼后掠20°时,机翼的升力和阻力均会减小,以满足俯冲入水的需求。用Hypermesh软件对本文设计的跨介质航行器气动外形划分网格,运用基于SAS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跨介质航行器的气动特性和流场特性。在低速飞行时,航行器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受雷诺数影响不大。在航行器变体前后,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随攻角变化的趋势保持一致,变体后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均降低。研究了龙虱身体占航行器不同比例时的气动性能,结果表明,当龙虱身体拉长时,航行器的气动阻力会减小。分析了机翼后掠变体跨介质航行器俯冲飞行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当速度为20m/s,在攻角α为20°,俯冲角γ为75°的工况下,俯冲飞行保持稳定。
其他文献
本文借助保罗.德曼理论的文本分析,进而对他的修辞批评理论做出评述。保罗.德曼通过对“语法的修辞化”与“修辞的语法化”两个过程的分析,指出正是修辞与语法之间存在着巨大
6月22日下午,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对国内首例试药人直接状告试药方人身索赔案件进行宣判。法院认定,被告医院及药厂的试药行为,没有构成对原告的身体伤害,但被告医院
硐室形状及围岩结构是影响硐室稳定的重要因素.以浙江温岭长屿废弃矿山“钟”形采空、无支护硐室为研究对象,在勘明采空硐室形状其围岩结构类型和岩石强度的基础上,采用FLAC
<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博物馆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为使博物馆事业良性、健康、持续发展,文博界的一些有志、有识之士积极思考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会议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是必不可少的,21世纪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有效的认知方法,更需要有效认识和调控自己的认识过程。所以,只有我们学生学会了反思,才能在学习的
<正> 我们于1978年9月以来,用穴位音频疗法治疗此症11例,效果尚满意。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8~42岁,病程6个月内7例,6~12月3例,1年以上1例。单侧副睾瘀积症2例,双侧9例。多在结扎术
路易斯C.史密斯是从1942年起就在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从事炸药研究工作的老科学家之一。1979年11月他发表了“炸药研究与发展——对未解决的问题的建议和评论”一文(LA
全球化的冲击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对未来旅游管理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过对课程综合化的特征及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中国高等旅游
本文以我国企业税务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一领域未来发展与优化提出相应的方法策略。通过对现阶段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现状的总结,提炼出实践工作中存在的具体
今年上半年,全区安全生产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等四项指标继续呈现下降趋势,重大事故有所减少,一些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状况好转,全区安全生产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