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全面转型的新时期,社会转型必然引起人们心理、行为、需求的转型。人们的利益诉求多元化、矛盾纠纷复杂化、公共服务需求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基层社区作为公共服务最直接的供给平台,其供给能力与水平的提升迫在眉睫。构建新型和谐社区,切切实实满足好普通民众的新需求,需要把责任落实在社区服务的供给主体身上,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是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和服务质量的直接控制者。保证政策的有力执行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需要积极改善并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有效激励留住大批人才,能动地为基层社区提供全面的高质量服务。本文基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深化改革,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现代化进程加速这一大环境,从更好地服务基层这一理念出发,对最基层社会单元的管理体制进行研究,在明确“人是社会管理改革核心力量”的基础上,探索社区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和谐美丽新家园的打造与社区工作者的关系,分析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进而表明社区建设需要改革社区传统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完善基层社会单元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以便留住大批有素质、有能力的社区工作者服务于基层建设。因此,本文以“完善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为主线,根据我国目前社区激励的基本情况,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工作满意度与激励因素的关系,找出激励的问题所在,力求探索出更科学、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激励措施。通过有效激励,提高其工作满意度,确保社区工作的有力执行。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等做一概括说明;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社区工作者的相关概念、角色与作用及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在对社区工作者激励措施满意度情况及激励因素重要程度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审视激励与满意度的关系;第四部分通过现状分析归纳总结出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探析其成因;第五部分是文章的落脚点。根据前两章现状分析得出的结论,并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社区管理的先进理念,对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及激励措施的完善给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第六部分结论,在重申理论研究现状与社会实践需求的基础上,对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的研究做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