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酸甲酯调控西兰花毛状根次生代谢物体外释放的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ck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 L var.italica Planch)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以食用由无数花梗和花蕾组成的花球为主,因含有萝卜硫苷(Glucoraphanin,GRA)和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等丰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而备受关注。在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处理下西兰花毛状根中GRA和SF会大量释放至液体培养基中,但其释放机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外源添加Me JA诱导西兰花毛状根,在单因素实验(接种量、p H、培养温度、转速、培养基体积)基础上,以接种量、p H、培养温度为自变量,以西兰花毛状根培养体系中GRA和SF总产量为响应值,利用Design-expert8.0.6软件设计响应面实验,优化其释放条件,应用Illumina测序技术探究不同时间外源诱导子Me JA调控西兰花毛状根中GRA及SF体外释放分子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毛状根接种量为0.15 g、摇床转速为110 r/min、温度为25℃时,毛状根中GRA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此时MYR活性最大且培养基中SF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在此条件下,有助于GRA合成及SF向培养基中释放。(2)p H为6.0时,毛状根中GRA产量是培养基中GRA产量的23.43倍;p H为5.5时,培养基中SF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此时MYR活性最大。可得出,当p H为5.5时,SF向培养基中释放量达到最大。(3)培养基体积为100 m L时,毛状根GRA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培养基体积为110 m L时,MYR活性达到最大,此时培养基中SF的产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培养基体积为100 m L时,有助于毛状根中GRA和SF的生物合成,而培养基体积为110 m L时,有助于SF向培养基中释放。(4)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Box-Behnken Design建立数学模型,模型显著性检验P<0.05,表明模型显著;失拟项P值为0.3701>0.05,失拟不显著。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R2Adj为0.8629,能解释约86.29%的响应值变化,决定系数R2为0.9091,拟合程度良好,实验误差小。利用该模型回归方程确定最佳培养条件:毛状根接种量为0.15 g,培养温度为25.44℃,p H为5.56,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西兰花毛状根中GRA和SF总产量为2080μg/flask,回归模型预测理论总产量为2440μg/flask,验证值低于预测值,二者差值为360。(5)10 mmol/L的Me JA处理西兰花毛状根0,3,6,9,12 h,毛状根中GRA产量明显高于培养基中的GRA产量,且均在9 h时达最大;而毛状根中SF的产量在12 h时达最大;毛状根中MYR活性随Me JA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差异显著;在0 h时,MYR的活性最大,12 h时MYR的活性最小。(6)Me JA处理0,3,6,9,12 h时共有4733个差异基因参与调控,其中1024个基因上调表达,3709个基因下调表达。对共同的上调差异基因进行KEGG途径富集分析,发现“SNARE在液泡运输中的相互作用”这一通路(ko04130)富集排在第1位;ABC转运蛋白相关基因ABCB19,ABCG6,ABCG36,ABCB9分别在0,3,6,9 h表达量上调。以上结果表明,西兰花毛状根培养条件是制约GRA和SF合成的主要因素,而SF的释放受到多基因及多途径的共同调控。尽管本研究初步利用转录组研究了SF释放的分子机制,可为工业生产中从发酵液中提取GRA和SF提供理论支持,但对于更加全面的揭示GRA和SF释放分子机制和信号调控网络,需通过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联合解析。
其他文献
植物的向光性是植物对蓝光的向性反应,在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着向光性反应。葡萄作为一种喜光植物,具有明显的向光性。通过用赤霉素处理葡萄叶片,发现赤霉素对叶片的向光性有抑制作用。因此本研究以6年生?意斯林‘(Italian Riesling)葡萄为试材,选择晴朗的天气,选取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植株,于8:00前将长度超过80 cm的新蔓去除副梢后拉平用塑料胶带固定在立架的第三道铁丝上,使叶片正面向下、背面
该研究以陇东黄土高原区甘肃泾川中沟小流域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5-10月生长季同步检测了树干液流、树干茎流、穿透雨、林下土壤(植被)蒸发以及各气象因子等多个指标。基于此研究了该区域林分各组分蒸散与总蒸腾的关系;分析了在典型天气下不同生长时期以及不同径级树干液流差异;明确了不同生长时期影响树干液流变化的环境和土壤因子关系的同时了解了刺槐夜间树干液流特征以及其驱动因子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苹果是世界上主要的鲜食水果之一,而果皮颜色是决定苹果品质和商品价值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果树芽变是果树育种的重要来源,具有选种周期短、育种进程快的特点,是种质资源创新的重要途径,而元帅系是最容易发生芽变的苹果品种,因此,对元帅系苹果突变体的基因组变异检测将为苹果芽变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以‘元帅’(G0)及突变体‘红星’(G1)、‘新红星’(G2)、‘康拜尔首红’(G3)和‘瓦里短枝’(G4
化肥过量施用,利用率低,是蔬菜生产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和蔬菜可持续生产。本研究以“青笋”为试材,设5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K1,即当地农户普通化肥习惯施肥量)、普通化肥减量施肥(T1)、缓释肥减量施肥(T2)、缓释肥常量施肥(T3),T1和T2较常规施肥总施肥量减施35.2%。探讨在减少肥料用量的同时用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生长生理、养分利用、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及
辣椒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也是全民比较喜爱的蔬菜之一,但在实际生产中存在诸如连作障碍、病虫害危害等问题,其中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辣椒整个生长发育期均有可能发生,减产达30%~100%,因此亟需解决辣椒种植过程中连作障碍、病害等。结合我国近年来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材料广泛,但利用率低的现状,针对辣椒主要病害防治,研发兼具促生及生防
在河西走廊气候生态条件下,为了解决戈壁建造日光温室需要“客土”回填而对原耕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一问题,保障当地日光温室桃产业的发展,本试验以一年生的油桃品种‘中农金辉’为试验材料,株行距为0.9 m×2 m,设计135 L、225 L、360 L和576 L限根体积(root restriction volume,RV)处理(RV135、RV225、RV360和RV576)和1440 L对照(CK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为多年生禾本科(Gramineae)植物,分蘖迅速、耐践踏、抗逆性强,是我国北方地区常用草坪草种。作为典型的根茎型禾草,通过根茎不断产生新的根茎芽与分蘖株进行种群扩充,是草地早熟禾再生能力强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前期试验,从10个野生草地早熟禾材料中筛选出3个根茎扩展能力显著差异的材料,以LZYZ(根茎扩展能力强)、DXWY(根茎扩展能力中等)及DXAD(根茎
植物修复技术是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应用前景广泛。相对于一些一年生、且生物量小的镉(Cd)超积累植物而言,草坪草具有适应性强、多年生、耐低修剪等优点,可以迅速地覆盖地表,防止重金属通过水或风的侵蚀迁移到别处,这些优点使草坪草比其他超富集植物在修复Cd污染土壤上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前期研究表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具有较强的Cd富集能力和耐Cd性,但是高浓度Cd胁迫会严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因子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首要因素,而植物的生长发育反过来又影响环境因子的变化运动。植物叶片特征最能体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具有对环境变化做出敏感反映的重要特征,也是植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路。本文通过研究微气候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一步探究植物对微气候环境的指示与响应。以兰州市车流量小、植物资源丰富且远离工业污染区、土质较软、
为探究接种根瘤菌对豌豆重茬障碍的缓解效应,筛选具有应用潜力的根瘤菌,对豌豆的重茬障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盆栽方式对2种不同品种豌豆(L6:陇豌6号、D8:定豌8号)进行正茬、重茬种植,以接种单一菌(R1:ACCC15657,R2:ACCC15735,R3:Wa32)和混合菌(R4:ACCC15657+ACCC15735,R5:ACCC15657+Wa32,R6:ACCC15735+Wa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