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业获得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问题日益严重,金融体系改革呼之欲出。普惠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体系的衍生态,可以缓解目前我国城乡金融体系割裂发展的状态,引导稀缺的金融资源重点向农村等贫困地区配置,扫除农村金融服务盲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论文重点研究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从理论层面来看,论文重点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模型,从个人投资、信贷约束、经济增长以及普惠金融等研究视角探讨了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从实证层面来看,利用2006-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模糊评价法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倒U型”曲线,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位在曲线的左侧,尚未达到转折点;当前发展阶段下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恶化城乡收入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阶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空间广阔,未来可以从省域空间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的资源配置;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时间维度上的正惯性效应,前一期的城乡收入差距会对当前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正向强化的作用;其误差项之间具有正向的空间联动效应。从动态杜宾模型的实证结果来看,相邻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倒U型”曲线,当前普惠金融的发展处于曲线的左侧,这进一步说明当前阶段邻近区域普惠金融资源的集聚恶化了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分配,普惠金融在省域间存在多米诺骨牌式的资源争夺现象,不同省份间其发展程度相差悬殊。从杜宾变量为普惠金融指数的空间回归中可以看出相邻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区域衍射效应,可以显著改善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分配状况和周边区域金融服务匮乏的窘境,优化城乡收入分配格局,而且由于我国当前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尚未跨越二次曲线的最高点,其对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正向优化作用尚未实现。省域城乡收入差距间存在空间自相关的实证结果并不理想。城镇化水平、政府财政支出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镇就业压力的增加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在三类矩阵的空间计量回归结果中,所有空间自相关模型中地理距离情况下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稍大一些;所有空间误差模型中经济距离情况下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更深。在空间杜宾模型中,综合权重矩阵下相邻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影响程度更深。据此认为未来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要注重“流速”和“流向”的协调,改变现有城镇发达地区金融资源饱和集聚的现状,积极引导稀缺的金融资源向我国的农村贫困地区适当倾斜;突破农村金融发展瓶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优化城乡金融资源配置,注重收入分配政策的协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