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Magnaporth grisea)、纹枯病(Rhizoctonia.sonali)、白叶枯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oryzae)并称水稻三大病害。其中,稻瘟病位列三大病害之首。其生理小种多样化,遗传变异快,分类多样,有节瘟、穗颈瘟、叶瘟等类型。由于稻瘟病菌常在种子和稻杆上过冬,如前季水稻收割后,未能及时清除稻杆,就会给稻瘟病菌一个越冬场所,来年稻瘟病就有可能大面积爆发。稻瘟病菌的潜伏期在客观上也使得在症状能够在大田鉴别认识时,稻瘟病可能已经开始流行。这些都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每年,稻瘟病都给世界水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甚至颗粒无收。而传统防治稻瘟病多采用化学农药,但近年来,随着对稻瘟病产生抗药性的研究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而生物农药由于其具有低毒高效,选择性强,低残留甚至无残留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生物农药中很大一部分是农用抗生素,而链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又在农用抗生素中占有重要地位,多种链霉菌次生代谢产物被研制成农用抗生素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等在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的效果得到了大家的公认。本文针对稻瘟病这一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世界性病害,从原有烬灰吸水链霉菌菌株的基础上,通过诱变育种的方法,筛选到了比原始菌株防效更好的突变菌株,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相关生物学活性,以及通过细胞学手段观察其对稻瘟病菌丝致畸作用等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物理诱变法,化学诱变法和复合诱变法对烬灰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cinereohygroscopicus)原始菌株D-2孢子悬液进行诱变,获得对稻瘟病(Magnaporth grisea)抑制作用优于原始菌株的两个突变菌株,分别是用紫外线照射处理60s和DES(硫酸二乙酯)2%的浓度处理1.5h得到的菌株。这两个突变菌株对西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的抑制作用也要优于原始菌株,其中DES(硫酸二乙酯)2%的浓度处理1.5h得到的菌株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都是最好的,抑菌带宽度分别达18mm和8mm。 2.选用不同的溶剂和乳化剂,在不同的稀释倍数下交叉配制成18种农药,同时设农药铁菌和清水对照,进行小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丙酮作溶剂,吐温80作乳化剂,在稀释倍数为50倍时配制的农药和选用异丙醇作溶剂,吐温80作乳化剂,在稀释倍数为250时配制的农药防效明显优于其它组合,其中,又以丙酮作溶剂,吐温80作乳化剂,在稀释倍数为50倍时配制的农药防效最好,防效达87.29%。在所有处理中,以丙酮为溶剂配制的农药的防效要明显优于分别以异丙醇和甲苯为溶剂配制的农药,且防效较稳定,平均防效>80%。其中,以丙酮为溶剂,吐温80为乳化剂配制的农药,防效>80%,且病情指数<0.4,稳定性较好;以吐温80为乳化剂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