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创伤,SCI后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十分的困难和漫长,致残率也非常的高,而目前在临床上也没有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和治疗。目前的研究表明,SCI后功能的障碍是由原发性和继发性损害共同导致的,造成SCI的原发性损害通常是不可避免的,而造成的继发性损害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得到部分逆转,这就为各种治疗方法提供了可能的机会。目前许多研究都在使用药物来干预这个继发损害的过程,期望通过改善损伤部位的微环境,达到减轻继发性损害,消除神经再生的抑制因素以及恢复受损神经功能的作用。研究发现,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各类型的神经细胞中都起着神经营养作用,它既可以减轻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的生成,改善微循环,也可以抑制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的释放并减少星形胶质瘢痕的增生,促进轴突的生长,但HGF是否能促进SCI的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目前却很少有报道。目的本课题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并在蛛网膜下腔置管注射HGF。并通过比较脊髓损伤后两组不同时间点的体感诱发电位(SEP)、BBB评分、HE染色、免疫荧光GFAP染色的变化,初步得出HGF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1.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PBS缓存液对照组和HGF治疗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并在蛛网膜下腔置管,给药;2.经置管分别在伤后即刻和随后每天1次,连续7天对2组大鼠注射HGF(10ul/次)和等量PBS缓存液,并在7天后拔出导管;3.分别在术后7、14、21、28天通过体感诱发电位(SEP)、BBB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4.术后7天、28天处死SD大鼠,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两组大鼠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1.大鼠脊髓损伤标准模型构建统一,并顺利置管给药1周;2.SEP潜伏期检测:伤前SD大鼠潜伏期约为23.11±1.19ms,伤后两组大鼠的潜伏期均有明显的延长,但在各个时间点治疗组的潜伏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GF可能促进了SCI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3.BBB评分:所有大鼠伤前评分均为21分,伤后均表现为完全瘫痪为0分。随后两组大鼠都有不同程度恢复,在伤后7天时两组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伤后的其时间点治疗组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支持了SEP的结论,认为HGF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4.HE和GFAP染色显示脊髓损伤区有大量胞体增大,突起延长的星形胶质细胞,并相互交错,形成胶质瘢痕,但治疗组的组织结构优于对照组,且HE染色治疗组的损伤区最大横径和坏死面积都要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支持了HGF可以促进SCI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结论HGF对脊髓损伤的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