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SrRNA通用引物在血小板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s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小板需要在(20±2)℃的有氧条件下保存(保存期为5天),这样的条件有利于细菌的生长。输注细菌污染的血小板会引起严重的败血症,严重的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减少这种败血症的发生是目前输血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许多输血前细菌污染的检测方法已经被血液中心采用,以减少输血相关的败血症的发生。血液全自动细菌培养系统目前被认为是检测血小板细菌污染的金标准。这种方法目前已经被大多数的血液中心采用,来检测血小板中的细菌污染。这种方法用于检测血小板中污染的细菌是有效的,但同时也有不足。主要是由于其需要的检测时间较长。因此需要有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来检测血小板中的细菌污染。这种方法应简单、足够灵敏并且可以检测到所有有临床意义的细菌。还要有高度的特异性,并且快速,在数小时内完成,允许在血小板发送到临床前或输注给患者前得出准确的结果。有文献报道,以16SrRNA基因为模板,设计合成细菌的通用引物,可以检测各种细菌,并且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的特点。本文将此方法加以改进,用于血小板污染菌的检测并与全自动细菌培养系统(BacT/ALERT, bioMérieux)相对比。方法:收集保存24小时和48小时的血小板标本。提取血小板中的细菌DNA并进行PCR扩增。PCR扩增使用针对细菌的16SrDNA基因设计通用引物。为了更好的鉴定细菌的种类,同时引入细菌的16S~23SrRNA区间引物。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30分钟。酶切产物稀释20倍,用ABI PRISM 310检测酶切产物的多态性。同时,用BacT/ALERT全自动培养系统检测同一份血小板中是否有细菌污染。用无菌三蒸水1﹕10n系列稀释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取各稀释度样本1ml于Ep管中,使用本实验方法,以能检测到细菌的最低浓度为本方法的灵敏度。加入Sau3AⅠ(1U/PCR),以去除Taq酶中可能存在的污染DNA,保证本实验方法的灵敏度。结果:本实验共收集了保存期的血小板标本276份,其中保存24小时的血小板标本为144份,保存48小时的血小板标本为132份。检测到2份样本(占0.7246%)有细菌污染,污染的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使用全自动细菌培养系统(BacT/ALERT, bioMérieux)检测到阳性信号的时间分别为20.8和58.5小时左右。我们还从一份临床返回的有输血反应的标本中检测到了表皮葡萄球菌。使用全自动培养系统(BacT/ALERT, bioMérieux)检测到阳性信号的时间大约为35.6小时。用系列稀释的方法得出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10CFU/ml大肠杆菌、100CFU/ml的葡萄球菌。结论:本实验方法检测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这种方法的检测时间仅为4小时,明显少于全自动细菌培养系统(BacT/ALERT, bioMérieux)所需要的时间。这就使血小板在发往临床或者输注给患者前获得是否污染的结果成为可能,允许将污染的血小板在输注给临床患者前撤回,确保血小板输注安全,减少输注血小板相关的败血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教学评价是评判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评价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与短板,研究制定改进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中职学前教育因其教学的指向性和岗位对接性,教育教学模式
中国足球不仅仅代表着团结协作的精神,足球也是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的代言人.很多人不知道,足球其实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最原始的足球.建国以来,各位领导人都对
目的:罗格列酮可以在多种模型中,通过多种可能机制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而血管内皮细胞是维持正常血管功能的第一道防线,对血流动力学变化非常敏感。切应力是血液流动时血液
中华民族发展至今,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学生有很大程度的教育价值.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借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充分说明了生活化教学策略对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要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入手,不断加强
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使得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都发生了改变.受诸
背景与目的: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尚未明了,但已有的研究表明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演化过程,其中p53
中国古诗十分讲究虚与实的妙用,追求虚实结合,巧妙的借助现实生活中的事和景与想象中的事和景相互映衬,交融而成.不仅在绘画当中能遇到虚实结合,同样在古诗赏析当中也通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