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稠油的开采和输送在石油产业发展中为首要环节。针对稠油的高黏和流动性差的特点,学者们研究出了不同的方法对稠油进行降黏。其中,乳化降黏方法常用于提高稠油的采收率,而在稠油管道输送中应用较少。这是因为稠油乳状液的稳定性难以控制。因此,聚氧乙烯醚型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稠油乳化降黏及稳定性研究是必要的。其为表面活性剂复配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也对提高稠油管输安全性及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对辽河油田产出稠油的物性进行了分析,据此确定了对该稠油乳化的最佳物理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稠油乳化,从稠油乳状液的黏度、界面张力及液滴大小变化的测量评价其对稠油的降黏率及乳状液的稳定性。实验中用于优选的表面活性剂包括烷基酚聚氧乙烯醚9(非离子型,APE-9)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非离子型,APE-4)、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型,SDS)和油酸钠(阴离子型)、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两性离子型,BS-12)。用于筛选的碱剂有无机碱类和有机碱类。研究结果表明:APE-9分别与SDS、BS-12复配制备的O/W型稠油乳状液的黏度随时间变化有一个急剧的上升和下降,其最终黏度分别为463.3mPa·s和510.8mPa·s。APE-9与APE-4复配的稠油黏度随时间变化先缓慢上升,然后下降。其黏度最先趋于平稳,最终为276.3mPa·s。这表明该体系乳状液的动态稳定性好,且乳状液黏度在三种复配体系中最低。乙醇胺的加入使APE-9和APE-4复配体系稠油黏度进一步降为35.11mPa·s。在APE-9复配体系中,界面张力最低可降到10-3 mN/m数量级,更易于O/W型稠油乳状液的生成,乳状液黏度最低。在乳状液液滴大小变化方面,APE-9/APE-4和APE-9/SDS二元复配体系使乳状液以小的液滴稳定存在。乙醇胺和APE-9/APE-4三元复配使乳状液的粒径随时间变化表现出了动态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