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脑胶质瘤是目前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50%-60%。具有强侵袭性、高复发率、预后较差的特点,目前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都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中探求胶质瘤诊断治疗的新思路。IL-33是新发现的白介素家族细胞因子,是新型的炎症报警素。在众多的肿瘤如直肠癌、胃癌、淋巴癌等的研究者中,都发现可以通过结合受体ST2,激活如MAPK/Erk、MAPK/p38以及NF-κB等一系列信号通路进而分泌大量细胞因子,造就利于肿瘤生长的肿瘤微环境。同时IL-33作为重要的自身免疫因子,可以在肿瘤的初中期帮助其肿瘤降低NK细胞、CD8+细胞等杀伤能力,帮助肿瘤完成免疫逃逸。在胶质瘤中IL-33是否有类似作用,目前尚未有明确报道。目的:研究IL-3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胶质瘤瘤周水肿的相关性。方法:1.在Oncomine数据库中挖掘IL-33在人类所有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胶质瘤数据集进行箱形比较。在PUBMED中检索并筛选出IL-33相关报道,使用Coexpedia完成基因共表达分析,使用DAVID完成GO、KEGG富集分析。2.研究对象: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之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53例胶质瘤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间颅脑损伤行内减压的病例9例作为非肿瘤组织的对照组。3.纳入标准:胶质瘤:1)患者术后经2位有有经验的神经病理医师或副高级职称以上的病理科医师确认,符合胶质瘤诊断。2)无其他颅内肿瘤、炎症、自身免疫病史。正常脑组织:1)急性脑外伤需内减压患者。2)无颅内肿瘤、炎症、自身免疫病史。4.标本采集:收集手术前考虑诊断胶质瘤患者以及颅脑损伤需要行内减压患者的手术标本,液氮转运后-80℃冰箱保存。主要用于IL-33的mRNA和免疫组化检测。5.胶质瘤瘤周水肿判定:本研究主要通过患者的MRI平扫+增强,确定患者肿瘤及水肿的边界,用类椭圆体积算法得出肿瘤与水肿的体积。最终以EI指数表达水肿程度EI=(V水肿+V瘤)/V瘤。6.IL-33的mRNA及蛋白表达检测:运用RT-PCR检测胶质瘤及对照组的IL-33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组织中IL-3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在Oncomine中挖掘IL-3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发现IL-3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高表达。运用RT-PCR及免疫组化分析我院53例胶质瘤组织及9例正常脑组织IL-33 mRNA及IL-33蛋白表达情况发现。与正常脑组织相比,无论在蛋白水平还是mRNA水平胶质瘤组织IL-33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且IL-33的表达水平随胶质瘤级别升高而增高。2.根据IL-33的mRNA表达情况,将其分为IL-33高表达组(>3.05)及低表达组(≤3.05)。其中IL-33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无明显关系(均P>0.05)。3.通过比对IL-33mRNA表达量、瘤周水肿EI值之间的相关性,发现IL-33高表达组瘤周水肿指数明显高于低表达组,IL-33的表达程度与胶质瘤瘤周水肿程度呈正线性相关(r=0.73;P=0.002)。故认为IL-33的表达量与胶质瘤瘤周水肿密切相关。对IL-33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发现IL-33可能通过MAPK、NF-NF-κB参与瘤周水肿的形成和进展。结论:1.IL-33在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而且与胶质瘤的等级高低程度密切相关。胶质瘤等级越高,IL-33表达程度越高,可能是胶质瘤发病及恶性程度的危险因素之一。2.IL-33的表达程度与胶质瘤瘤周水肿程度呈正性相关,IL-33可能通过MAPK、NF-κB通路参与瘤周水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