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沼气作为一种高热效、高便捷度、高燃烧率的清洁能源,一方面,能够节能减排,优化调整能源消费格局,减轻和防治农村大气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另一方面,有利于全面推进农村地区现代、生态、循环、绿色农业建设,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获得一系列可观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效益。近些年,我国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农户生产、生活、居住、用能方式的改变,使得沼气的外部利用环境以及内在发展动力随之变化,导致了沼气使用率降低、区域适应程度减弱、沼气工程运行效果变差、“三沼”综合利用水平降低等现象。新时期,沼气工程建设如何顺应国家发展新常态、新形势,正确把握发展方向,推动沼气事业持续稳定前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在客观评价沼气利用综合效益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沼气利用现状及当前形势提出沼气利用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国家和地区制定沼气能源发展政策、方针提供了借鉴和依据。本文在对关中地区进行大范围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户县、周至县、武功县、兴平市四个沼气推广较好的县市作为典型案例区,结合417份调研数据、相关统计数据及沼气能源办问询资料,首先,对研究区的沼气利用现状进行了基础性分析。其次,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该区域农村户用沼气利用的适应性水平,以确保对沼气利用的效益评价是有意义的。然后,总结了沼气利用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其量化、货币化,得出研究区沼气利用的经济化综合效益,结合成本效益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综合评估整个沼气项目的可行性。得出以下结论:(1)农村户用沼气池在研究区建设效果显著,使用效果较差。沼气入户率达37.17%,但沼气的实际使用率较低,大量沼气池建而不用或中途废弃,废弃率高达57.42%。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得出案例区沼气利用区域适应性程度较低(0<综合得分<1),说明沼气在该区域的发展利用存在障碍因素。(2)沼气能够产生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重效益,被称为最为高效清洁的能源。经济方面,沼气通过替代低质、高碳排放生物质能源和高价商品能源,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沼液沼渣资源化为沼肥,有效控制了农田中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水平,为农户带来间接经济效益;生态方面,沼气利用可以减排CO2、CH4、SO2等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社会方面,沼气发展利用为农业生产、农户生活及农村面貌等各个方面带来效益。(3)沼气利用带来综合效益经济化后共计1146.64元,沼气利用各项成本包括建池初始投入、投料费、管理维修费等,运用成本效益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分析得出,沼气项目的财务净现值高达7433.85元,大于零,项目投资的回收期仅为2.6年,相对较短,内部收益率为68.93%,高于社会折现率8%。由此可见,研究区沼气利用项目经济可行性高且综合效益显著。沼气利用各项效益显著,适合广泛推广利用。研究区沼气低使用率、高废弃率、低适应性的现状以及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提出未来沼气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关中各地区经济发展、地形地貌以及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制定适合的发展方式。经济欠发达区、山区、传统农耕区近期仍以传统的户用沼气为主,从工艺提升改造、原料供应、维修服务等方面走沼气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城市近郊区、经济发达地区沼气建设向大型联户沼气池方向转型发展,以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走沼气利用健康稳定发展之路。沼气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将沼气利用向发酵原料、工艺创新化,产业商品化、市场化,工程产业化、规模化,管理物业化、专业化方向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