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罪犯进行社区矫正是为贯彻落实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改革,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全新的领域。社区矫正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类资源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改造、帮扶,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复归社会。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是提高社区矫正实效的重要步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社区矫正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都得到了很好的确认,但是在基层的具体工作实践中,也逐步暴露出社会力量参与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罪犯进行社区矫正是为贯彻落实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改革,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全新的领域。社区矫正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类资源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改造、帮扶,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复归社会。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是提高社区矫正实效的重要步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社区矫正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都得到了很好的确认,但是在基层的具体工作实践中,也逐步暴露出社会力量参与范围不广、程度不深的问题。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S县为研究对象,分析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中存在的行政色彩过于浓厚、社区矫正知晓率低、总体参与程度有限、参与渠道单一等问题,具体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即,缺乏具体法律规范、管理机制不科学、社会力量不足、社区基础薄弱、社会观念落后、未树牢共治理念等。为了进一步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实效,S县应该具体从六个方面进行加强完善,即,牢固树立协同共治理念,健全共治和参与平台,加强多元化队伍建设,完善社区矫正的配套政策,夯实社区基础功能,加强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
其他文献
如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技术创新在企业竞争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势头迅猛,规模越来越大,产值越来越高,但关键性的技术创新却仍显欠缺,呈现出了“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众多的制造业产业中,医药制造业由于关系到人
研究目的: 本研究基于智力障碍儿童康复相关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和政府责任理论,从智力障碍儿童家长、康复服务机构,政策执行方三方入手对C市S区智力障碍儿童的机构康复训练状况进行调查,探究智力障碍儿童机构康复训练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改善智力障碍儿童机构康复训练状况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回顾,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并对智力障碍儿童康复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界定与梳理。2.定性访谈
目的:以重庆市铜梁区区级以下公立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了解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需求,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对策,为优化该人群继续教育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5月选择重庆市铜梁区区级以下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包括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3个乡镇卫生院的27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从中随机抽取10名基层护士、5位基层医生、5位护士长、5位
随着信息技术在校园各个领域的渗透,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高校管理的一大趋势,如何进一步规范高校校园绿化资源数字化,加强高校校园绿化资源数字化管理是促进高校校园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本研究围绕基本理论、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系统构建、对策研究等路线展开研究。 在对基本概念及理论介绍基础上,从高校校园绿化资源数字化管理的现状分析入手,以W大学为例,研究该校校园绿化资源数字化建管理情况,分析了W大学绿化资源数
在新时代,为了满足人们享受高品质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必须不断提高医务人才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医务人员是医院的第一资源,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完善人才激励措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医务人才的作用,是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文章以T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个案展开研究,在充分了解影响公立医院人才激励效果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以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和综合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政策执行研究一直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在政策执行的模式研究、差距判断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我国政策执行的研究分析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彰显了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展现了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动态性和自相矛盾的过程。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政策执行研究侧重于案例分析,研究方法相对简单,知识生产的累积性仍然缺乏,相应的理论对话也较为短缺。展望未来,我国的政策执行研究仍需要以中国的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保证国家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食品产业也在迅猛发展。R县的食品产业紧跟国家步伐高速发展,形成了多家大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虽然近年来R县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由于食品生产企业改革意识差,基层政府部门在机构改革的同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思维未及时转变,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维权认知不高等原因,导致R县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
伴随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与日俱增,通过征收农村集体土地以缓解土地供给矛盾,成为许多地方的普遍做法。然而土地不仅是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更是失地农民的核心利益。在实际征地工作中,鉴于土地利益分配不公、征地程序失范等因素,在农村土地由农用地征收转为建设用地后,失地农民既得利益受损,导致政府和失地农民冲突不断,因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因征地型群体性事件呈现组织性、目的性
税务稽查是税务治理的最后一环,也是税收法律行为中对企业最有震慑力和作用力的关键一环,是保障税收安全的最终屏障。目前,随着我国依法行政的不断深入,纳税人法律意识日渐增强,对稽查执法的要求也比以往更加严格。但是,部分稽查人员对执法风险的认识还不够,这样不仅会损害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还会降低税务稽查执法的权威性,国家税收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稽查执法过程中的总体风险也会较大幅度提高。本文以X市税务稽查为例
随着经济和政治领域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生活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社会民众对政府的要求更为严格和客观,他们积极参与到公共管理中来,社会组织也随之逐渐发展起来。尽管我国社会组织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国内外通过实践证明,由政府、市场、社会形成的“三元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