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并发症极大地增加了糖尿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糖尿病控制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自我护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效能是影响患者自我护理、自我管理和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而不同特征的糖尿病患者,其自我效能水平又有所差异。研究目的:1.评估和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2.分析糖尿病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疾病控制状况、治疗措施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以探索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可能途径。研究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在齐鲁医院内分泌科病房进行方便抽样,抽取符合研究标准的糖尿病患者175例。使用糖尿病患者个人基本资料调查问卷、糖尿病疾病知识问卷、自评抑郁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疾病代谢指标调查表、糖尿病患者治疗措施调查表。分别调查了糖尿病患者个人基本资料、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抑郁水平、社会支持情况、糖尿病各项代谢指标控制状况以及糖尿病患者治疗措施执行情况。研究数据采用SAS 9.1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中调查对象的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为6.68±2.30,糖尿病患者的总体自我效能处于中等以上水平。2.个人基本资料与自我效能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水平高的有干部(OR=3.158,95%CI:1.462-6.821)、教师(OR=9.055,95%CI:1.753-46.769)、公费医疗(OR=3.422,95%CI:1.158-10.108),而且随着家庭人均月收入增加,自我效能增加;居住在城镇地区(OR=0.392,95%CI:0.200-0.769)、有三种以上并发症者(OR=0.264,95%CI:0.128-0.546),自我效能水平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部(OR=2.362,95%CI:1.052-5.304)、教师(OR=10.412,95%CI:1.644-65.927)、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元者(OR=5.981,95%CI:1.106-32.357)自我效能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自我效能低(OR=0.445,95%CI:0.209-0.951)。3.糖尿病疾病知识与自我效能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疾病知识水平的提高,自我效能水平也得到了提高(OR=1.125,95%CI:1.080-1.172)。4.抑郁与自我效能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的存在明显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OR=0.289;95%CI:0.203-0.411),经一般情况和社会支持调整后,这种影响仍然存在(OR=0.406;95%CI:0.276-0.597)。5.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的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社会支持能显著增强自我效能水平:客观支持(OR=1.263,95%CI:1.142-1.396;OR=1.125,95%CI:1.004-1.261)、主观支持(OR=1.142,95%CI:1.076-1.213;OR=1.075,95%CI:1.004-1.150)、支持利用度(OR=1.489,95%CI:1.277-1.737;OR=1.351,95%CI:1.147-1.592))。6.治疗措施与自我效能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行饮食控制(OR=1.863,95%CI:1.020-3.402)、运动治疗(OR=3.221,95%CI:1.746-5.939)、定期系统检查、接受糖尿病教育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治疗明显提高自我效能水平(OR=3.221,95%CI:1.746-5.939)。7.代谢指标与自我效能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空腹血糖(OR=0.867,95%CI:0.794-0.948)、高餐后2小时血糖(OR=0.900,95%CI:0.850-0.953)、高糖化血红蛋白(OR=0.840,95%CI:0.747-0.945)降低患者的自我效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餐后2小时血糖(OR=0.905,95%CI:0.854-0.958)降低患者的自我效能。结论:糖尿病患者总的自我效能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今后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加强心理护理、社会支持、健康教育等,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落实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延缓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