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养阴清解方防治气阴两虚邪毒内结型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期间的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放射治疗一周期,治疗组在放疗期间联合养阴清解方,比较放射治疗期间两组的中医临床症状、KPS评分、体重、放射性骨髓抑制分度、放射性食道炎等副反应及瘤体大小。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放射治疗完成后,治疗组组内比较,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生活质量评分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提高生活质量评分疗效较对照组好。2.生活质量放射治疗完成后,治疗组组内比较,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完成后,对照组组内比较,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3.体重放射治疗完成后,治疗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完成后,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放射性骨髓抑制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6.7%、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0.0%、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与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与治疗结束后对照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在防治放射性骨髓抑制发生疗效优于对照组。5.放射性食道炎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性食道炎发生率分别为13.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6.7%、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与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与治疗结束后,对照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防治放射性食道炎发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养阴清解方防治气阴两虚邪毒内结型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放疗期间副反应临床疗效确切,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减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期间的放射性骨髓抑制及放射性食道炎等毒副反应,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