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环境中PM2.5含量增多,引发多方面的呼吸系统疾病,为此急需一种阻隔吸附性能佳、环保友好型的复合纤维薄膜。以往制备复合纤维薄膜的原料不够环保,制备方法过于单一。随着纤维薄膜制备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压静电纺丝技术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线,为制备新型纤维薄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论文以聚乳酸(PLA)为基体,以二氯甲烷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将拥有良好的吸附特性、溶出特性、生物活性等多种特性的麦饭石颗粒均匀分散在体系中,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方法制备出一系列麦饭石/聚乳酸复合纤维薄膜。首先通过三级破碎处理技术对麦饭石原料进行处理,并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及金属离子吸附性能测试对破碎后的麦饭石微粒进行微结构及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麦饭石颗粒粒径减小、相对比表面积增大的同时,保留了原有的纳米孔结构,从而增强了吸附能力。采用正交实验法,讨论了影响聚乳酸纤维薄膜的纺丝工艺参数,并确定了最优纺丝工艺:纺丝电压为17 k V,纺丝液流速0.5 ml/h,PLA含量5 wt%,溶剂二氯甲烷和DMF比为6:4。在已确定的最优纺丝工艺下,加入麦饭石颗粒,分别采用直接掺杂方法,制备出一系列PLA含量为5 wt%的麦饭石/PLA复合纤维薄膜。通过SEM、FT-IR、热重分析(TGA)对复合纤维薄膜进行表征,并分别讨论了麦饭石粒径和含量对复合纤维薄膜的微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阻隔吸附性能的影响。SEM分析结果表明,麦饭石掺入量为9 wt%,麦饭石粒径为400目时,麦饭石在纤维薄膜中分散最均匀。FT-IR表明,麦饭石的掺入量和粒径大小对体系结构没有任何影响。TGA分析得出,随着麦饭石掺入量的增多和麦饭石粒径的减小,复合纤维薄膜的热分解过程出现了分解温度先下降后升高,残留量逐渐增多的趋势。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随着麦饭石掺入量的增多和麦饭石粒径的减小,复合纤维薄膜的拉伸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阻隔吸附性能测试表明,随着麦饭石掺入量的增多,复合纤维薄膜阻隔吸附性能有很大提升,麦饭石掺入量达到15 wt%时,对PM2.5细微颗粒物的阻隔吸附达到完全;当麦饭石粒径的减小为400目时,掺入量达到9 wt%就能达完全阻隔吸附PM2.5细微颗粒物。耐分解性能测试表明,复合纤维薄膜在室温至100℃之间具有很好耐分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