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拓扑材料的超短脉冲光纤激光技术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ddddaa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纤激光器凭借着良好的光束质量、温度稳定性以及紧凑的结构等优点,近些年在微纳加工、光纤通信以及激光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目前实现超短脉冲激光输出的主要方法为被动锁模技术,其中SESAM凭借着高稳定性得到了大量的研究与应用,但新型二维材料凭着宽波段吸收有望取代SESAM。目前常见的新型二维材料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拓扑绝缘体以及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等。其中拓扑绝缘体凭借着高非线性、与波长无关的全波段吸收以及高调制深度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现阶段对于调制深度的调谐依然受到材料的固有限制,可调谐范围小,并且带来的非饱和吸收损耗大。此外,对于激光加工领域,如何实现高的重复频率超短脉冲输出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以上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从理论上介绍了拓扑绝缘体材料的光学特性,进一步的,介绍了实验上对非线性测量的常用方法,主要介绍了两种常用的测量手段——Z-scan和泵浦-探测技术,并从原理上分析了测量结果的实际含义;2.首先分析了高调制深度可饱和吸收体的意义。进一步的,基于掺杂效应制备了五种Bi2Te3基拓扑绝缘体作为可饱和吸收材料,通过一系列定量与定性的表征,证明了所制备的材料具有调制深度可调谐功能。为了分析调制深度可调谐的微观机制,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了五种材料的能带以及投影态密度,并基于此给出了解答。最后将五种材料应用于1.5μm光纤激光器中,实现了最短366 fs的脉冲输出,该激光器具有低增益、免偏振调节、自启动的特点;3.设计了非对称式含缺陷层非对称式一维光子晶体结构,该光子晶体由Si O2、Ta2O5以及Bi1.6Sb0.4Te3组成,其中Bi1.6Sb0.4Te3采用了低成本的自组装技术。通过开孔z扫描技术测试了光子晶体的非线性性能。将该光子晶体应用在光纤激光器中,在泵浦功率为317 m W时,实现了重复频率为3820 MHz的99阶谐波超短脉冲输出。
其他文献
炮口产生的冲击波会对周围人员和采集仪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冲击波信号进行准确地测量,在武器的研制和改进中具有重要作用。冲击波信号作为一种瞬态信号,其有效信息在整个采集时段中的占比较小,而且其频率成分复杂并含有高频分量。基于传统奈奎斯特原理采集冲击波信号时须保持高采样率,这会产生大量的冗余数据,严重消耗网络传输带宽和内存空间。为了突破奈奎斯特原理限制,压缩感知理论被引入到冲击波信号的处理过程中,然而
不稳定系统的控制问题在国家的军事及工业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不稳定系统控制算法的研究便至关重要。而常见的不稳定系统因其自身的不稳定特性使得系统极易遭受损坏,不适宜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控制算法的验证实验,故采用体积小且整体结构简单的倒立摆控制系统来探究不稳定系统控制算法。不稳定系统通常采用传统的PID控制策略,虽然不稳定的被控对象可以被传统的PID控制器控制,但是由于不稳定系统在复平面右侧存在不稳
星载激光雷达是一种高精度地球探测技术产物,以卫星作为平台,其运行轨道高、观测范围广、观测速度快,受地面背景、天空背景影响小,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特点。在植被垂直分布测量、海面高度测量、云层和气溶胶垂直分布测量以及特殊气候现象监测等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星载激光雷达的出现加快了海洋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星载激光雷达为载体,对用于水体信号接收的离轴三反大口径接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