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转移度(LNR)与肿瘤N分期对III期原发性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可能影响Ⅲ期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不同因素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生存状态的影响,特别是淋巴结转移情况;通过构建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模型,对根治术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进行有效评估,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疾病监测和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及生存质量.  方法:  本研究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共322例,其中术后pTNM分期为I期有78例,Ⅱ期有98例,Ⅲ期有146例.根据相关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共筛选出术后pTNM分期为Ⅲ期的结直肠癌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收集入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体类型、肿瘤最大直径、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N分期、淋巴结转移度).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时间采用中位数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采用ROC曲线确定LNR的最佳分界点;并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LNR的影响;生存曲线分析采用Kaplan-Meier method及log-rank test,并计算5年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有意义的预后相关因素,并进一步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相关预后分析,比较N分期与LNR对Ⅲ期结直肠癌预后的预测价值.应用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方程,并使用LOOCV方法验证.并定义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本研究共收集了109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完整资料,其中男性73人,女性36人;年龄>或=60岁的患者有48人,<60岁的患者有61人,右半结肠癌37人,左半结肠的患者有22人,直肠癌50人;5年无病生存患者58例,发生复发转移患者40例,死亡患者44例.患者生存中位随访时间为61.5月,患者5年DFS和OS分别为53.1%和59.6%.  2.经ROC曲线得出LNR的最佳分界值为0.24,由卡方检验及Cox回归分析结果得出,肿瘤病理类型对结直肠癌患者LNR具有影响(P<0.05),病理类型为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LNR较高,其中印戒细胞癌中LNR最高;  3.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log-rank检验发现: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N分期、淋巴结转移度影响结直肠癌的预后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N分期、淋巴结转移度对结直肠癌的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独立危险因素;LNR(HR=3.250;95%CI:1.644-6.427)对Ⅲ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或死亡的预测价值优于N分期(HR=2.987;95%CI:1.528-5.839);  4.根据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纳入因素建立的判别方程,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状态判别函数的方程为:  Y(0)=0.269×病理类型+6.956×分化程度+5.601×LNR+2.885×N-10.472  Y(1)=1.398×病理类型+8.741×分化程度+7.122×LNR+4.181×N-18.655  *病理类型:1=腺癌,2=粘液腺癌,3=印戒细胞癌;分化程度:1=低级别组,2=高级别组  该判别函数影响因素综合差异性检验Chi-square值为53.658,P<0.001.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状态判断的准确性为78.9%.运用该方程判断为生存组的存活率为80.7%,判断为肿瘤复发转移或死亡组的存活率为23.1%,经log-rank检验分析,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00.  结论:  1.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N分期、淋巴结转移度是影响Ⅲ期结直肠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淋巴结转移度为0.24时,LNR的敏感性为74.5%,特异性为70.7%,可以很好的预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在检出淋巴结数多于12枚的情况下,预测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转移复发或死亡方面LNR值要优于N分期.  3.多因素联合比单因素分析可以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进行更好的判断,结合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及LNR构建的判别方程可以很好的预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准确率为78.9%.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