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波动问题由于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性,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课题。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把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归因于冲击效应与传导机制的作用,认为没有经济冲击就没有经济波动。正是由于各种冲击作用于经济系统,才‘致使宏观经济运行偏离其原有路径而形成经济波动。经济学界对经济波动由经济冲击所驱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成共识。但对冲击的生成机制、反应机制和传导机制等问题,不同学派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凯恩斯主义以投资需求为中心来分析投资边际效率变动的原因及其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强调经济波动主要源于总需求冲击;货币主义强调货币冲击的短期效应,把经济波动归因于外生的货币扰动,认为货币供给增长偏离内在需求的交替变化,导致了产出和就业的波动;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认为随机货币因素的冲击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波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主要来源于经济中实际成分所产生的干扰和冲击,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属于供给面的技术冲击;新凯恩斯主义把经济波动归结为来自实际冲击和名义冲击,强调基于一定微观基础所引起的价格与工资黏性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至于传导机制问题,凯恩斯主义强调工资和价格的刚性,货币主义强调不完全信息和理性预期,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更加强调跨时劳动替代,新凯恩斯主义强调价格和工资的黏性和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因此,识别和分析经济冲击及其传导渠道对经济波动的效应和机制,是研究经济波动成因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必要前提。对于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的研究,本文按照实际冲击和名义冲击,以及它们最终作用于经济的供给或需求面而引起的供求冲击对台湾经济波动作用机制和效应的逻辑展开。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对经济波动的冲击传导机制进行理论综述;第三章应用增长率周期法和HP滤波分解法,分别总结了台湾经济波动的经典特征和典型化事实,以及台湾与主要贸易伙伴经济波动的协动性;第四章基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分别建立了一个封闭和一个开放RBC模型来比较分析以技术冲击为主要内容的实际冲击对台湾经济波动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产业波动与台湾经济波动的关系;第五章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建立了一个附加金融加速器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来分析以货币冲击为主要内容的名义冲击对台湾经济波动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并对泰勒规则在台湾货币政策规则中的有效应性进行了检验;第六章基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总需求理论建立了一个包含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台湾经济波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供求冲击角度考察两者对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第七章总结全文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对台湾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以及基于实际冲击、名义冲击以及供求冲击的实证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台湾经济波动经典特征分析表明,经济波动路径由高位波动向低位波动转换,波动类型后期为“前峰型”,波动性质除2001年外均为“增长型”,波动幅度逐渐趋于平缓;台湾经济波动特征事实分析表明,主要宏观经济时间序列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粘持性,大多数变量的波动性并不强烈,除少数变量相对于GDP波动呈逆周期关系外,其余均呈顺周期关系。另外,台湾经济波动相对于同中国大陆、日本、美国及东盟双边贸易波动也呈顺周期关系。2、对具有凸性投资组合调整成本的台湾小型开放经济RBC模型进行模拟的结果表明,与封闭经济模型相比小型开放经济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台湾经济波动的绝大部分特征事实。实际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显示实际冲击对台湾经济波动具有比较显著的推动作用。实际冲击的实质是台湾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对外投资扩大、技术创新推动和人口质量提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对附加金融加速器的台湾经济波动新凯恩斯DSGE模型进行模拟的结果证实,在价格具有黏性和金融市场存在摩擦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冲击对台湾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运用泰勒规则对台湾货币政策的预测值与台湾短期利率的实际值进行比较,检验结果表明泰勒规则在台湾货币政策规则中具有历史有效性。4、对台湾经济波动供求冲击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产出波动在短期内是供给和需求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长期则只由供给冲击主导。通过把经济波动分解成用总供给和总需求因素解释的部分,测度了驱动台湾产出和价格水平波动的供求力量的相对强度,发现在台湾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引起经济波动的供求冲击的主导因素也在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