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个体的自主选择倾向以及主观能动性,它包括多种动机类型。许多研究表明,通过观察这些动机类型,能够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都很强的学科,许多学生存在其他科目成绩良好的同时,数学成绩不及格的现象。那么自我决定理论是否适用于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在自我决定理论的指导下,如何有效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这是现今我们数学教学中应关心和重视的问题。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将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分为数学学习自主动机和数学学习受控动机,编制了调查问卷,在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初中生数学学习自主动机和初中生感知到的来自父母和数学教师的自主支持环境的关系,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从自主支持环境的角度出发,探究了一些初中生数学学习自主动机不高的原因,最后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指导,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有效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自主动机的策略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在自我决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证研究。其中,第三章是问卷调查及分析,包括调查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现状,以及初中生数学学习自主动机与感知的自主支持环境的关系探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处于中等程度,其中数学学习自主动机比数学学习受控动机的水平更高一些,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水平无明显差异,初中生感知到的来自父母和数学教师的自主支持水平与初中生数学学习自主动机水平呈正相关。第四章在问卷调查之后,进行了访谈调查,进一步从自我决定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一些初中生数学学习自主动机不高的原因,得出一些初中生数学学习自主动机水平缺乏的主要原因包括家长和教师过度强调数学考试的重要性、当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一味指责、数学作业难度较大、数学教师与学生沟通较少、父母对孩子的控制行为过多、学生不能进行有利于自己学习数学的成败归因六个方面。最后,第五章根据调查结果,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指导,从数学课堂的转变、课余时间的利用以及数学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自主动机的教学策略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