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高血压发展过程中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左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观察影响这些变化的临床因素;分析高血压时颈动脉变化与心脏变化间的内在联系。
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3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研究。病例组为门诊和病房的青中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6~55岁,平均46.0±5.4岁,血压:收缩压145~220mmHg,平均168.4±15.39mmHg,舒张压92~160mmHg,平均111.53±16.12mmHg,病程6个月至5年,其中Ⅰ期高血压5例,Ⅱ期高血压25例。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对照组:正常青中年志愿者,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5~55岁,平均45.6±5.8岁,血压:收缩压110~138mmHg,平均121.07±6.62mmHg,舒张压62~84 mmHg,平均73.37±5.36mmHg。排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病史。2.检查方法患者检查前休息10min,以保持所有受检者检测时均为平静状态。测量血压时应用标准袖带台式血压计,以Krotokoff第1音为SBP,第5音为DBP,间隔2min测量1次,测量3次取平均值。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探查深度调至4cm)扫查颈总动脉起始部、分叉部及分叉远端2 cm范围内的颈内和颈外动脉,测量颈动脉窦以下1cm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共测三次,取其平均值,并以颈动脉IM T增厚侧的颈总动脉作统计处理。同时测量颈总动脉舒张期与收缩期内径及血流速度。然后对患者进行二维、M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探头频率2.5MHz,患者左侧卧位,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PWD)、心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DS)、左室后壁厚度(LPWS)、心室间隔厚度(IVS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FS),应用标准方法测量。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并计算E/A比值,左室重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弹性系数(Ep)、硬度参数(β)、顺应性(AC)、左室相对室壁厚度(RLVT)、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等。3.测定生化指标测定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及空腹血糖(FPG)。并由专人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Kg/㎡)。同时记录受检者年龄、性别、吸烟状况。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组t检验,相应指标间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病人的一般资料高血压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7,P=0.796;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8,P=0.836;体表面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1,P=0.393。
2、高血压组与对照组间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弹性系数(Ep)、硬度参数(β)增加,顺应性(AC)降低,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Ds)和舒张期内径(Dd)增宽,收缩期血流(Pv)和舒张期血流(Dv)减慢,左室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增大,左室后壁厚度(LPWD)、心室间隔厚度(IVSD)增厚,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PWS)、心室间隔厚度(IVSS)增厚,左室射血分数(EF)及短轴缩短率(FS)增加,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减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增高,E/A值减低,左室重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质量指数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3、高血压组颈动脉IMT与顺应性(AC)两变量间有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46,且线性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13)。颈动脉IMT与弹性系数EP两变量间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67,有统计学意(P=0.000)。颈动脉IMT与硬度参数β两变量间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772,有统计学意义(P=0.000)。
高血压组左室相对室壁厚度(RLVT)与EF、FS间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2和0.419,即随左室相对室壁厚度的增加EF值和FS值加大,且线性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28和P=0.021)。
高血压组,颈动脉IMT与左室相对室壁厚度直线相关性分析,两变量间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56,即随内中膜厚度的增加其相对室壁厚度增加,且线性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11)。
高血压组,颈动脉IMT与左室重量两变量间、与左室重量指数两变量间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35和0.483,且线性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02和P=0.007)。
高血压组,顺应性AC与E/A直线相关性分析,两变量间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92,即顺应性AC增加E/A增加,且线性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06)。
4、高血压组三例颈动脉分叉处出现中等回声和强回声斑块,最大者约0.65×0.43×0.30cm,未见明显管腔狭窄。对照组未见明显颈动脉IMT增厚,也未见斑块回声。
结论:
本研究表明青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颈动脉结构和功能方面、左室结构和功能方面均发生了病理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颈动脉IMT与多个变量有线性关系。通过高频超声检查可清晰观察颈动脉结构改变,精确测定IMT,确定有无动脉斑块形成。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直观显示左室心肌的肥厚程度,心腔内径的变化,左室心肌收缩运动的幅度,测量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为高血压病人预防、药物治疗和观察疗效提供了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