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米索前列醇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比较口服100mg或200mg米非司酮,24(±2)h或48(±2)h后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800ug用于停经≤49天、50~56天、57~63天的早期妊娠的流产效果;研究人类早期妊娠子宫蜕膜上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及米非司酮对其表达的影响与妊娠期限的关系,为拓宽药物流产期限寻求临床及基础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性临床研究,将150例名停经63天内的早孕妇女,按≤49天、50~56天、57~63天编号后,随机分入5个试验组:组1:行负压吸宫术终止妊娠组;组2:口服100mg米非司酮24(±2)h后阴道放米索前列醇800ug组;组3:口服100mg米非司酮48(±2)h后阴道放米索前列醇800ug组;组4:口服200mg米非司酮24(±2)h后阴道放米索前列醇800ug组;组5:口服200mg米非司酮48(±2)h后阴道放米索前列醇800ug组,每组30人。比较四种药物流产方案在三个不同妊娠期限的完全流产率、副作用的发生率、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时间、病人的感受等;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吸宫术后及药物流产后子宫蜕膜组织上PR、ER、GR的表达及其与妊娠期限的关系,比较不同剂量及不同的作用时间的米非司酮对PR、ER、GR表达的影响及与妊娠期限的关系。结果:四个药流组的完全率、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四个药流组口服米非司酮后阴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0%、50%、23%、57%,两个48h组的发生率高于两个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个药流组在放米索前列醇后胃肠道副作用比口服米非司酮后出现的胃肠道副作用都有所下降,尤其是两个48h组,下降的比较明显,但与两个24h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四个药流组在与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相关的其它副作用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在病人的感受性方面,两个48h组病人感觉腹疼较重的发生率低于两个24h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