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钻地层压力测量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8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钻完井作业过程中地层压力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尤其在海上油田作业施工中,随钻测量技术已广泛采用。钻井技术中的地层压力测量主要在钻井过程中使用短暂停顿,以快速收集压力和流体信息并实时获得地层压力。除了获得储层压力和流动性信息之外,随钻地层压力测量结果还可用于实时泥浆密度管理、优化钻井和完井作业、安全有效地钻进高压井段,以及准确的地层压力剖面有助于设计和实施最佳完井项目。本文参考随钻探针式地层压力测量仪器(如Geo TAP和Tes Trak)的测量方法,在简化油藏模型的基础之上,根据达西定律建立典型的渗流模型,分析与随钻地层压力测量相关的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根据随钻地层压力测试时的渗流方式,建立半球形渗流模型,在球坐标系统中求解模型,求解出测试过程中的地层压力变化规律,包括抽汲过程中的压力下降规律与抽汲结束后的压力恢复规律。考虑分析管线存储、表皮效应、增压等因素对于地层压力测试的影响,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不同渗透率地层中地层压力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对模型进行相应修正。根据建立的随钻地层压力测试渗流数学模型及求解结果,得到随钻地层压力测量数据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分析模拟数据以及现有的地层压力测试仪器的现场测试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分析不同测量参数(抽汲流量、抽汲量、压降持续时间与压力恢复时间)对响应曲线的影响,初步研究随钻地层压力测量时所采用测量参数的确定方法。模拟数据与现场测量数据分析表明,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与地层流量分析技术(FRA)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所得的地层压力误差小于2%,高渗透时所得的地层渗透率误差与模拟的原始数据误差4.4%,低渗透层由于压力恢复周期较长,渗透率数据与模拟的渗透率数值13%偏差,证明该理论模型是正确可行,为进一步开展地层压力随钻测量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测量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对测量仪器的研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钻井液在施工过程中对油气层的侵害会直接影响到油气井产能,甚至缩短油气井寿命。随着胜利油田勘探开发推进,深井、复杂井、特殊工艺井不断增多,对钻井液和油气层保护技术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但目前钻井液设计多借鉴临井资料,有一定盲目性。因此,有必要针对胜利油田重点区块进行储层伤害机理和保护原理开展研究,优化设计方案,满足油气层保护需求、保证工程施工和降低综合成本。本文采取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胜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车排子石炭系上报控制储量6101万吨,预测5456万吨,显示巨大的勘探潜力。但该地区火成岩岩性岩相变化快,展布规律复杂,且石炭系内幕呈空白杂乱反射,划分地震相多解性强,难以有效识别火成岩有利储层。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借鉴电磁对火成岩岩性识别能力强的优势,结合地震分辨率高、能较好刻画火成岩的优势,来识别火成岩岩性的空间展布。首先,对野外资料、钻井取芯、测井资料以及分析化验资料进行综合
随着原油重质化趋势不断加大,重质油轻质化加工工艺越来越受到各大炼厂的青睐。溶剂脱沥青是重油轻质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所得脱沥青油产率高、残炭和重金属含量低,可提供良好的催化裂化原料或重质润滑油原料,当前我国近1/3的炼厂拥有溶剂脱沥青装置。近几年炼油行业发生的各种事故屡见不鲜,危害程度严重,而溶剂脱沥青装置涉及大量轻烃溶剂和自燃点较低的渣油。因此,针对溶剂脱沥青装置开展系统性的危险性分析及评价十分必
石油炼制过程使用或产生大量易燃、易爆以及具有毒性的危险物质,且一直伴随复杂的高温、高压生产环境。对炼油装置设备及其风险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并进行风险量化分析研究,是提升炼油行业安全的重要措施。催化重整工艺作为炼油企业最重要的二次加工技术之一,它不仅是生产芳香系石油化工产品的龙头装置,而且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重要过程。论文以危险度分析法、HAZOP分析方法、事故树分析法以及ALOHA模拟软件,针对
地质导向技术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实用性的新型定向井钻井技术,在水平井钻井施工中被普遍应用。但目前国内由于技术水平的问题,随钻测井仪器与配套软件等相关领域均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地质导向能力有限,而且随着油价波动,开发投资的减少,对钻井施工的成本和效率要求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地质导向系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基于这种背景下,本文以延长油矿水平井开发项目为依托,首先通过对地质导向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以此为依
莱州湾凹陷是位于渤海海域东南部的一个新生代边缘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复杂。本文以莱州湾凹陷南部缓坡带为研究目标,综合地震、钻井、录测等资料,在系统分析断裂体系特征基础上,综合运用剥蚀地层恢复、平衡剖面分析、古地貌恢复等多种分析方法和技术,在明确研究区构造动态演化特征的基础上,系统解析构造动态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基于莱州湾凹陷南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岩心、录测井等地质资料,对断裂的断距、走向等
在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中,制取合成气是天然气间接转化成产品的必要途径,天然气转化制取合成气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在天然气转化过程中,因操作人员失误、生产条件突然变化以及设计问题,容易导致火灾、爆炸等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事故,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对天然气转化工艺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化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由危险产生的后果影响,并提出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使安全生产的风险提高,高人口密度城镇的化工企业通过就地改造、异地迁建、关闭退出等三类途径降低企业安全和环保风险。本文从事件管理出发,从化工装置拆除的主要事故影响分析入手,分析化工装置存在的特有危害,对老旧装置吹扫不彻底引发的拆除过程中出现的火灾、中毒、高处坠落进行分析,确定安全施工方案,量化施工安全距离。结合实际案例的事故分析,对化工装置拆除的主要风险进行分级管控措施研究。把企业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几起特别重大的化工事故,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关注。通过分析发现这些事故造成周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多是化工设施与周边地区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设置不足,存在装置与周边居民预留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过小,危险设施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化工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确定,成为从源头上预防重大事故发生、减轻事故后果严重性一个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本文概述了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基本概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稳步推进,危险化学品装卸栈桥迅速兴建起来,危险化学品装卸的年吞吐量日趋增大。因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及易挥发等特性,导致危险化学品装卸车作业存在较高的风险,尤其是储运罐区装卸车作业过程中发生的火灾爆炸、人员伤害事故更是屡见不鲜,触目惊心。而危险化学品在装卸车作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外界因素,如火源、静电、设备设施故障或缺陷、违章作业等会随时随地导致火灾爆炸和人员伤害的事故发生。危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