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心理和谐及其实现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2005年“两会”后,构建“和谐社会”成了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和当前工作任务的重点。促进和保持人们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一项事关整个国家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个社会领域与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教育和学校自然也不例外。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的内涵中同样也包含着学校中人的心理和谐。构建和谐校园就必须重视学校中人的心理和谐问题。可是,目前“心理和谐”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学校管理者的普遍重视。因此,从学校管理角度对学校心理和谐问题进行理论探索,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也是解决学校管理问题的现实需要。本论文采用了和谐观、人本观、系统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等思想方法论,对学校心理和谐及其实现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当前学校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所启发和借鉴。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诠释了学校心理和谐的概念。首先通过对历史与现实和谐理念的一番梳理与整合,抽取出和谐理念的最本质内涵,然后以此内涵作为分析学校心理和谐的出发点,对学校社会心理系统、学校心理和谐定义及其功能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就学校心理和谐进行了系统分析。学校心理和谐系统包括个体心理和谐、群体心理和谐及组织心理和谐三个子系统,而各个子系统又包括若干要素。本部分主要就每个层面心理和谐的最关键性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第三部分,就学校心理和谐的实现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描述了学校心理和谐实现的过程模式,其主要包括:1.扫描学校内外环境捕获信息;2.整体分析信息后确定学校心理和谐主题;3.设计学校组织的运行;4.了解学校组织行为结果;5.比较学校组织行为结果与学校目标的差距;6.分析学校心理和谐状态。然后提出了学校心理和谐实现的基本策略:1.坚持“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2.塑造学校组织的共同愿景;3.变革学校组织结构;4.完善学校管理机制;5.创建积极健康的学校组织文化。
其他文献
在城乡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全国各地的新型农村社区不断涌现。天津自2005年启动示范小城镇建设工程后,不断涌现出华明镇等一系列新型农村社区的典范。
科技中介组织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技术与经济的桥梁,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科技中介组织发展与行业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科技中介组织管理模式研究对促进科技中介组织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我国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状况和特点,结合行业管理模式的定义,将我国科技中介组织的管理模式分为政府行政管理模式、政府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并行模式与行业自律模式三种管理模式。通过对我国科技中介组织管理模式发
企业当前的竞争要点之一为数据争夺,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如何将大数据与采购和供应商管理结合在一起,成为企业管理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依托于大数据技术进行管理,能够提高数
随着互联网时代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成为目前社会上的热门领域,并在各行各业有着渗透之势.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大力推动“互联网+”在各方面的运用和发展,产生了新型的 ——“
摘 要:曲棍球是一项在我国开展进行了30余年的竞技运动,但普及程度仍然不高,与其相关的科学研究不够全面,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一运动形式在我国的发展,需要从运动员的训练角度来进行改革和完善,曲棍球运动的开展需要团队合作,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都有着严格要求,本文结合具体训练实践来对曲棍球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调整做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曲棍球运动员;运动心理;最佳竞技;训练调整  中图分类号: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