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在预测脑胶质瘤分子病理学分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sa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无创性预测脑胶质瘤分子病理学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成人幕上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常规MRI资料和DWI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和常规MRI资料(病灶位置、数目、中线结构、均质性、囊变坏死、出血、边界、水肿、强化、最大径)以及DWI资料(minim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mADC;ratio of minimal ADC,rmADC;ADC in the paralesional edema area,eADC;ratio of edema ADC,reADC)。根据2007版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WHO CNS)分级方法将脑胶质瘤分成低级别(WHOⅡ级)(39例)组和高级别(WHOⅢ级和WHOⅣ级)(66例)组,再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基因测序检查结果确定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基因状态。低级别脑胶质瘤中有27例IDH1基因突变型病例,高级别脑胶质瘤中有21例IDH1基因突变型病例。分析低、高级别IDH1基因突变型亚组与野生型亚组在所研究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指标中的差异。结果:1、临床资料:高级别IDH1基因突变型脑胶质瘤患者平均年龄(42.57±8.85岁)比野生型(51.67±11.68岁)小。2、常规MRI资料:IDH1基因突变型脑胶质瘤更易发生于额叶;高级别IDH1基因野生型脑胶质瘤存在脑内多发浸润;中线结构和病灶最大径、肿瘤内部囊变坏死可以作为低级别脑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与否的鉴别点;病灶水肿程度及强化程度可以作为判断低、高级别脑胶质瘤IDH1基因状态的重要影像学指标。3、DWI资料:mADC值及rmADC值在低级别、高级别IDH1突变型及野生型脑胶质瘤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低级别脑胶质瘤中,mADC值及rm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0.823,当mADC值、rmADC值分别取1.265×10-3mm2/s、0.283时,可以达到敏感性及特异性最佳组合;高级别脑胶质瘤中,mADC值及rm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0.869,当mADC值、rmADC值分别取0.094×10-3mm2/s、0.389时,可以达到敏感性及特异性最佳组合。结论:1、临床资料中,年龄有助于判断高级别脑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情况;2、常规磁共振资料中,肿瘤好发部位、中线结构和最大径、边界、内部信号、强化及水肿程度有助于无创性判断脑胶质瘤IDH1基因状态;3、mADC值、rmADC值对于低、高级别脑胶质瘤IDH1基因状态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网页设计的概念,将美学与实际的网页设计相结合,通过留白、意象、色彩、中国元素等审美元素来呈现现代网页设计的美学观点,以html、CSS等网页语言将艺术与商业相结合
城市桥梁和公路桥梁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其设计难度相对比较大,设计过程中需要考量的因素也比较多。近年来,城市桥梁与公路桥梁设计项目不断增多,二者的设计规范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可以揭示其培养存在问题及其具体表现,从而为完善培养目标和规范培养过程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由于评价活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何评、谁来
探讨多药抗药mdr-1基因在乳腺癌化疗抗药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了82例次乳癌组织的mdr-1mRNA水平。结果初治原发乳癌35例,mdr-1基因阳性表达34.3%;复发转移乳癌47例,mdr-1基因阳性表
每当回忆起抗日战争中一个个重要的战役,人们就不能不联想起郑洞国这个名字。这位少年时代从湘西大山中奋斗出来的爱国军人.大革命时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聆听过孙中山先生的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o)对肝星状细胞(HSC)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激活蛋白1(AP1)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HSCT6细胞株,分别予AngⅡ1μmol/L和Al
新形势下,确保高校能够锲而不舍的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棒人,对于高校教师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体而言,大部分高校教师都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