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脾虚毒蕴型尖锐湿疣(CA)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Υ(IFN-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以及黄芪注射液对脾虚毒蕴型CA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0、IFN-Υ、TNF-α变化的影响。
方法:根据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辩证分型标准将CA患者分为脾虚毒蕴型与湿毒聚结型,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0、IFN-Υ和TNF-α水平,与正常组值进行对比分析。再将脾虚毒蕴型分为黄芪组与白介素组:白介素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加白介素治疗,黄芪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加白介素的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20ml,一日一次,疗程为10天。治疗前后对两组病变局部皮损及中医症状进行观测记录,并采集血标本,再次检查分析。
结果:脾虚毒蕴组CA患者血清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IFN-Υ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
脾虚毒蕴组与湿毒蕴结组相比,前者IL-10水平显著高于后者(P<0.05)、IFN-Υ水平显著低于后者(P<0.05),两者血清中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黄芪组与白介素组治疗前后比较:①治疗前组间比较IL-10、IFN-Υ、TNF-α,无显著差异(P>0.05);②治疗后自身比较,黄芪组IL-10、TNF-α降低及IFN-Υ升高均有显著差异(P<0.01);白介素组IL-10、TNF-α降低及IFN-Υ升高亦有差异性(P<0.05)。③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表明,黄芪组IL-10、TNF-α降低大于白介素组,IFN-Υ升高大于白介素组,两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
黄芪组与白介素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自身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黄芪组积分下降大于白介素组(P<0.05)。黄芪组治愈率高于白介素组、复发率低于白介素组,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脾虚毒蕴型CA患者血清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及湿毒聚结型CA患者(P<0.01,P<0.05)、IFN-Υ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及湿毒聚结型CA患者(P<0.01,P<0.05)。
黄芪注射液对脾虚毒蕴型CA患者血清IL-10、TNF-α水平的升高有抑制作用、对IFN-Υ水平升高有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