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吉拉·卡特在西方世界因为其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诉求,狂欢化的情境和奇特瑰丽的想象受到关注。近几年随着其作品的翻译出版,国内研究者逐渐开始了解这位女性作家。本文旨在通过对卡特短篇小说总集《焚舟纪》的细读来揭示其创作中所受的前人“影响”以及她如何将这些“影响”和现代社会、通俗文学结合起来从而将古老的元素进行文学重构,通过她的作品来展示童话故事、传说这一类民间文学色彩浓厚的文学类型如何在一位作家的文学创作中演变发展,既保留故事的内核又能与作家所处时代背景相联结,将旧的故事讲得有新意。关于卡特对前人的文学继承,在总体上梳理了文学继承的脉络后,本文从本国文学和其他民族国家文学两个部分进行了分析,卡特对本国文学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对莎士比亚戏剧、浪漫主义文学以及王尔德美学的吸收融合。莎士比亚对卡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戏剧作品和戏剧舞台的认识上,他们看透了戏剧本质并与人生进行了联系,此外卡特还重塑了莎士比亚作品中自然世界的精灵形象。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中对森林的赞美以及大量超现实或充满野性的意象和哥特小说这样阴暗、狂热的叙事作品一起形成了卡特创作的基本框架。卡特继承了王尔德的美学思想以及王尔德童话中的严肃思考。卡特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学继承,本文侧重于三个方面的论述:展示了卡特对夏尔·佩罗作品地翻译和借鉴以及格林童话对卡特作品的影响,并界定了童话的含义,梳理了其大致的发展脉络;卡特将爱伦·坡和波德莱尔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并在文本中化用其作品,展现出他们的文学主张。此外,日本文学中对死亡、爱、欲望的描写风格也影响着卡特,她对日本古典文学以及唯美艺术风格的接受也体现在小说作品中。本文的重构是从意象、主题、文化视野方面进行讨论的,是指在对前人“影响”的接受和整合后,融入个人风格和时代特色,既有“傀儡”和“野兽”这类独特的意象和对全球化背景下个人、集体、文明之间地冲突、认同,也有她给童话故事赋予的关于人类社会欲望、救赎、精神世界异化的严肃主题。总之,《焚舟纪》作为卡特的代表性作品,体现了她文学创作的继承和发展,她的标新立异本质上是对文学传统的复归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