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化合物FK330和CLK-1在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u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分别研究了新型化合物FK330和CLK-1对大鼠和/或长尾猴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了FK330和CLK-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本课题首次研究了FK330和CLK-1对肾、脑IRI的作用及机制,为此两种新型化合物进一步的临床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课题主要包括两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FK330和CLK-1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第一章 FK330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结论) (1)FK330可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肾功能恢复; (2)FK330可能通过选择性抑制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少NO生成,从而减轻RNS对肾脏的直接损伤; (3)FK330可能通过减少NO生成而抑制了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趋化因子(MCP-1、MIP-2、IP-10)及粘附分子(ICAM-1、VCAM-1)等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量NO生成所引起的炎症级联反应,减轻肾脏I/R损伤; (4)FK330可减轻非人灵长类动物-长尾猴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肾功能恢复,向临床试验更进一步。 第二章CLK-1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结论] (1)CLK-1可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肾功能恢复;(2)CLK-1可能通过提高GR、CAT、SOD酶活性、增加肾脏GSt{含量、促进ROS清除而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减轻大鼠肾脏I/R损伤。 第二部分FK330和CLK-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第一章大鼠高血糖-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结论] 术前1 h腹腔注射右旋葡萄糖(2g/kg)可诱导大鼠高血糖状态,加速、加重MCAO引起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采用高血糖模型,缺血1 h、再灌注3 h时即可用于ROS、NO等相关的药物疗效或机制研究,可显著缩短观察时间。 第二章FK330和CLK-1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结论] (1)CLK-1可能通过提高脑组织ROS酶活性,促进ROS清除而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2)FK330不能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推测可能是分子量较大而不能顺利透过血脑屏障,从而不能到达损伤部位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2004年
白内障手术历经了几千年漫长而曲折的历史,随着20世纪以来各项技术的突破和进展,白内障手术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屈光性手术时代,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成为目前治疗白内障盲的最佳和常
目的:通过对241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影响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病情转归趋势及肾脏损害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组241例HSP患儿系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