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分别研究了新型化合物FK330和CLK-1对大鼠和/或长尾猴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了FK330和CLK-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本课题首次研究了FK330和CLK-1对肾、脑IRI的作用及机制,为此两种新型化合物进一步的临床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课题主要包括两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FK330和CLK-1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第一章 FK330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结论) (1)FK330可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肾功能恢复;
(2)FK330可能通过选择性抑制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少NO生成,从而减轻RNS对肾脏的直接损伤; (3)FK330可能通过减少NO生成而抑制了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趋化因子(MCP-1、MIP-2、IP-10)及粘附分子(ICAM-1、VCAM-1)等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量NO生成所引起的炎症级联反应,减轻肾脏I/R损伤; (4)FK330可减轻非人灵长类动物-长尾猴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肾功能恢复,向临床试验更进一步。
第二章CLK-1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结论] (1)CLK-1可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肾功能恢复;(2)CLK-1可能通过提高GR、CAT、SOD酶活性、增加肾脏GSt{含量、促进ROS清除而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减轻大鼠肾脏I/R损伤。
第二部分FK330和CLK-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第一章大鼠高血糖-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结论] 术前1 h腹腔注射右旋葡萄糖(2g/kg)可诱导大鼠高血糖状态,加速、加重MCAO引起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采用高血糖模型,缺血1 h、再灌注3 h时即可用于ROS、NO等相关的药物疗效或机制研究,可显著缩短观察时间。
第二章FK330和CLK-1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结论] (1)CLK-1可能通过提高脑组织ROS酶活性,促进ROS清除而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2)FK330不能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推测可能是分子量较大而不能顺利透过血脑屏障,从而不能到达损伤部位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