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解中学生的地理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仅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的硬性要求。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高中学生前认知水平及其对地理教学效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教学对策。全文主体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以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美.David P.Ausubel)、图式学习理论(瑞士.Jean Piaget)、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维果斯基)和孔子的温故而知新教学观等理论为支撑,剖析理论意义,讨论理论对研究实施的启示和指导。其次,调研高中学生地理前认知情况和学习态度,以及教师对学生地理前认知水平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评述学生前认知应有的状态和认知特点。最后,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学生前认知水平对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的具体影响,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结合学生前认知进行教学的五点对策,即“梳理中学地理知识,建立认知联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地理规律”,“更正自身错误认知,完善知识体系”,“联系相关学科知识,促进认知迁移”,“总结科学认知规律,提高认知效率”。实践研究表明,结合学生前认知水平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深化学生思维,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也使地理教师更加注重师生交流,培养教师针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使地理教师的教学目的性和指向性更加明确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