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松年《明秀集》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su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松年是金代前期的重要文人,其词风开金代百年之词运。蔡松年的一生是矛盾的集合体,他特有的尴尬处境、精神苦闷及其心灵挣扎与超越的祈愿,决定了蔡词的内容与风格特征,他对于陶渊明的欣赏、对苏东坡的体认,既是一种理性追求,也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趋向。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的金人魏道明所作《萧闲老人明秀集注》,为金代刻本影印本,是最早的版本,与后世的《明秀集》版本相比更准确,且魏道明与蔡松年处于同一时代,从此处着手能更详细准确地了解作者及其生活的社会。笔者在对魏注《明秀集》研读、分类、整理,继而品味理解的基础上,查阅了《宋史》、《金史》、《续资治通鉴》等史书,对蔡松年生活的社会背景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作家作品打下基础。同时,又搜集了为数不多的研究蔡松年的有关文章,结合蔡的作品,运用比较、归纳、分析与综合等方法,总结自己的观点,力求有所创新。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金刻魏注《明秀集》,论述了其版本、体例、价值、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明秀集》倦游归思主题,分析了其倦游与归思之情和此种情愫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介绍《明秀集》之隐逸情怀,并在与陶渊明的比较中体会其独有的特征。第四部分论《明秀集》之旷放情怀,首先是探讨蔡松年对苏东坡作品形式与内容的接受与继承及其成因,重在从与榜样不同之处的比较中,感受其矛盾的内心。其次将蔡松年与魏晋名流作比较,找出其相异之处。总之,通过探讨其作品产生的渊源,发现蔡词的特色是与其生存环境和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的。无论是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向往,还是对苏轼旷达人生的欣赏,亦或对魏晋风流的企慕,都在陈述着松年尴尬的人生境遇。这也决定了他在作品中所抒发的情怀,并不能消解其愁苦,蔡松年词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总的来说,本文试图对作家蔡松年及其作品《明秀集》作全面的观照与研究,由于条件和水平的限制,疏漏之处不可避免,但愿能对金代文学的研究有一丝微薄的贡献。
其他文献
自从2013年刘德华与林志玲主演的电影《富春山居图》上映后,这幅千古名画便成了舆论热点。对绝大部分观众来说,《富春山居图》是一幅关于富春山水的国画,乃黄公望隐居此地时所作。然而事实果真如此么?  据部分学者的研究,该图很可能不是在描绘富春山水,本名也可能并不叫“富春山居图”。这样的解释无疑打破了大家一贯的常识,令人想去探索其中的来龙去脉。  黄公望款识中的矛盾  作为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一直为
本文意在通过对网络文学怪诞特征的研究,找出其在文学史上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文化根源和思想基础,从而说明其在文学和文化史上出现的必然性,发掘它在思想内涵、艺术表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