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元缓解H1N1亚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诱发的肠道损伤的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q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研究表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之后,除造成肺部损伤,还可能诱发肠道损伤。肠道微生物的状态与流感感染后机体的免疫调节密切相关,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肠道菌群对流感感染后肺部损伤的调节作用,胃肠症状往往被忽视,而这些症状也会加重病患的病情甚至威胁生命。对于流感的防治目前主要依靠化学药物、流感疫苗或抗生素,而益生元或益生菌在流感防治中的应用相关研究还较少。为探究益生元在缓解流感病毒感染诱发的小鼠肠道损伤中的作用,本研究从肠道菌群的改变为出发点,基于粪便代谢组学,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手段进行研究。该研究能够为生产实践中流感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为寻找在抵御H1N1感染诱发的肠道损伤中起积极作用的有益微生物或代谢物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具体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试验1:“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诱发肠道损伤”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小鼠接种H1N1流感病毒后,流感病毒感染组和益生元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被毛不整,体重减少的症状,而相比病毒组,提前饲喂益生元组这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小鼠肠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病毒组与益生元组肠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损伤,但病毒组肠组织破坏更严重,出现明显的肠绒毛缩短,有淋巴细胞浸润,V/C(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较小。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肠组织内TNF-α、IL-1β、IL-6基因mRNA水平在病毒组显著升高;而抑炎因子IL-10基因在病毒组中表达显著降低,在益生元干预组中表达较高。表明H1N1感染造成小肠炎症水平升高,而益生元干预组可显著降低小肠炎症水平。普通PCR检测肺组织、肠组织流感病毒M蛋白基因结果显示,本实验中流感病毒只在肺部复制,未进入肠道组织。以上结果验证了“流感病毒感染诱发的肠道损伤动物模型”构建成功,并且初步表明提前饲喂益生元可以缓解流感病毒感染所诱发的胃肠样症状。试验2:小鼠粪便代谢组学分析采集三组小鼠第0,21,28天的粪便进行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平台进行粪便代谢组学,联合微生物组学结果,分析流感病毒感染对机体代谢产物以及代谢通路的影响。同时对比病毒及病毒+益生元组,探究在预先用益生元改善肠道菌群的情况下,病毒感染对代谢水平的影响。H1N1病毒感染造成小鼠机体多种代谢产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依据VIP>1,P<0.05筛选出包括色氨酸、谷氨酸、吲哚乙酸、吲哚乳酸、甘氨酸、瓜氨酸、犬尿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鸟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等39种代谢物;影响的通路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三羧酸循环,糖代谢等能量代谢过程,以及嘌呤代谢等核酸代谢过程。相比流感病毒感染组,益生元处理组部分关键标志物如谷氨酰胺、精氨酸、谷氨酸、犬尿氨酸、色氨酸、吲哚乙酸、吲哚乳酸、亮氨酸、次黄嘌呤、乳酸、苏氨酸、腐胺、花生四烯酸、脱氧胆酸等有向对照组回调趋势。而这些代谢物通常与维持肠道正常生理状态(如促进肠绒毛生长、ISCs增殖分化、作为细胞膜成分、为肠细胞生长提供能量等)以及诱发肠道菌群失调或肠道炎症有关。试验3:益生元干预对小鼠肠道干细胞增殖分化及紧密连接的影响运用免疫组化、RT-PCR、Western-blot等技术手段分别从形态学水平、基因水平、蛋白水平三个层次上探究益生元处理对肠道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相关通路以及紧密连接蛋白形成等的影响。结果显示H1N1感染小鼠可破坏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抑制ISCs增殖分化,而益生元处理能够通过调节Wnt3a/β-Catenin信号途径促进肠道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促进紧密连接蛋白的形成。这一作用与益生元处理后粪便代谢物较H1N1组回调的氨基酸类、脂类、吲哚衍生物类物质对肠道健康的调节作用有关。综上所述,病毒经鼻感染小鼠不仅可诱发肠道免疫损伤,也可导致上皮屏障损伤,抑制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减缓上皮细胞更新换代,加重肠道损伤;而提前饲喂益生元可以通过改善菌群环境,增加有益菌,增加代谢物中谷氨酰胺、精氨酸、谷氨酸、犬尿氨酸、色氨酸、吲哚乙酸、吲哚乳酸、亮氨酸等小分子物质,促进上皮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紧密连接蛋白的形成,抵御流感诱发的肠损伤,维护上皮完整。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尝试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旨在确定肌内效贴介入对运动性疲劳前后大学生运动员跳深动作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影响,了解肌内效贴介入是否能够帮助大学生运动员改善运动性疲劳后下肢肌肉工作条件,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提高运动表现,为肌内效贴在临床实践和运动实践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相关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实验方法:吉林大学在校的体育专业的学生10人,需进行无贴扎(疲劳前后无任何干预)、安慰剂贴扎(无弹性的
生殖激素对动物生殖系统发育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动物。染料木素和蜂王浆因具有类雌激素效应而被认为内分泌干扰物,并引起广泛关注。幼龄雄性动物采食雌激素类似物可能引起机体生殖激素分泌紊乱,睾丸结构异常发育,进而造成动物繁殖障碍。当机体持续接触具有雌激素效应的食物,如植物性雌激素染料木素(GEN)等可通过干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反馈调节影响睾丸功能,导致繁殖障碍。本研究通过饲喂试验,应用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黄萎病会导致棉花严重减产,并且使纤维品质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我国,棉花黄萎病主要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真菌,它可以微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存活10-15年之久。常用的防治方法如喷洒杀菌剂或其他化学试剂、作物轮作以及常规的抗性品种培育等方法对降低黄萎病的危害没有明显的效果。棉花黄萎病抗性品种的缺失,是防治黄萎病害的一大阻碍。因此,发掘棉花黄萎病
学位
旱地农业区域是我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的主产区,目前因化肥的不合理和过量施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作物养分利用降低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本试验以云南旱地红壤光叶紫花苕子-玉米轮作和山东旱地棕壤二月兰-花生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周年养分等量原则,研究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绿肥翻压对旱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结构的影响。试验于2017年秋季布置,设置冬闲(CF)、绿肥季无水肥管理(CK)、绿肥季单施氮肥(N)
多环芳烃(PAHs)具有强烈的“三致”效应,环境中的PAHs会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进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PAHs在土壤-植物中的迁移过程引起不少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其对农作物的污染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然而,关于PAHs在作物根系的短距离运输特征与机制鲜有报道。本文以小麦、玉米、大豆和蓖麻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和大豆根系质外体特征与根系菲运输的关系;玉米和大豆根系质外体与
学位
热带睡莲为睡莲科(Nymphaeaceae)睡莲属(Nymphaea L.)[1]植物中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的类群的统称,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其花色艳丽、花型多样、香味浓郁、花期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水景中应用十分广泛;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自引入我国以来,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市场开发前景广阔。但是大多数热带睡莲在气温低于0℃时不易存活,在长江流域和北方地区露地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