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工作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空调系统作为调节空气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数量也日益增加。与此同时造成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工作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空调系统作为调节空气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数量也日益增加。与此同时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消耗。在全球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如何处理好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和节约能源之间矛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冷梁因具有节能、体积小、安装方便、舒适性高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颇具潜力的新兴空调技术。但在我国,冷梁的使用并不普遍,对冷梁控制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对冷梁系统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建设某高校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实验装置项目,对主动式冷梁空调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该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设计了主动式冷梁空调系统。通过计算室内的冷湿负荷,确定了冷梁和空气处理机组等设备的型号。并根据冷梁的工作原理和气流组织形式,设计了相应的水路系统和风路系统。其次,基于ARM系列单片机设计了主动式冷梁空调系统的控制器。硬件方面,控制器采用ARM系列单片机,采集风路和水路温湿度、压力等信号,用以控制风机转速、风阀开度和水阀开度等控制参数。软件方面,基于μC/OS-Ⅱ操作系统,将任务划分为通讯任务、数据采集任务、数据处理任务和液晶显示等任务。设计的控制器实现了系统的各种信号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控制和与上位机的通讯功能。再次,设计了主动式冷梁空调系统控制算法,实现了主动式冷梁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控制系统划分为三部分,包括空气处理机组控制算法、冷冻站系统控制算法和主动式冷梁循环回路控制算法。空气处理机组部分选用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进入室内的新风量,采用静压法控制空气处理机组的送风量,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的控制则采用了冬夏不同的控制策略;冷冻站系统部分选用温差控制法来调节循环水泵的开度,选用压差控制法来控制旁通阀的开度;ACB冷梁部分选用压差控制法来控制进入冷梁的水量,通过温差控制法来控制换热器循环水侧的水量。通过安装结露控制器,防止冷梁出现结露问题。最后,针对主动式冷梁空调系统进行行了实验研究,并于传统的变风量空调系统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主导式冷梁空调系统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最大可以实现30%的节能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深空探测、射电天文等科学领域的发展,反射面天线正朝着大口径、高频段和高增益的方向发展,主反射面受到重力载荷、风荷以及温度载荷等的影响成为了天线设计的主要问题。本
随着飞行器和制导武器的研制和发展,惯性测试理论和测试设备都得以快速的发展。飞行仿真转台作为众多惯性测试设备中的一种,在飞行器、导弹等武器研制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化石能源为代表的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太阳能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伴随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市场的日趋饱和,太阳能节能工程项目在太
火电机组SCR脱硝系统的非线性、时滞和时变特性,给实际控制增加了难度。近来随着大气环境的恶化,对火电机组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愈加严格,对SCR脱硝系统控制性能的要求也更高,因此有必要寻求性能良好的控制算法。滑模控制自提出以来,由于极强的鲁棒性,在非线性、时变系统控制中效果良好,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已成功应用于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本文在完成大唐洛阳双源热电厂改造项目中脱硝系统改造的基础上,对脱硝系统
风电出力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大规模风电接入系统会对电网的电能质量带来不良影响,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精确的风电场输出功率预测是应对大规模风电并网问题,提高风电比例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前,国内对风电功率预测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开发并应用于实际的成熟可靠的预测系统较少,实践经验缺乏。可见,对风电输出功率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选择风电场输出功率短期预测方法进行研究
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式下,直驱永磁风电机组的转速与系统频率解耦,其旋转动能对系统惯量的贡献极小,而且无法提供额外的有功功率参与频率控制,风电并网容量的增加使得系统调频能力不足,将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从改善直驱永磁风电机组频率响应特性的角度出发,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建立了直驱永磁风电机组的详细模型,并针对详细模型复杂、计算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直驱永磁风电机组的简化模型,主要是对轴系模型和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典控制理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已经很难解决现实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下。模糊理论的诞生给经
中国“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并圆满完成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的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新的战略阶段。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可以有力的保障了太空空间站的
粗糙集理论作为处理不确定信息的有效工具,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复杂热工系统建模和故障分类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描述了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结合方法,该方法的实现步骤为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属性约简,到最后网络模型的构建。其中,针对连续属性的离散化,提出了无需指定聚类数的改进k-means算法,在确定算法的惩罚参数时引入了相容度的概念,充分考虑了属性间的相互关系。针对决策表的属性约简,提出了一种基于近似决策
目标模式识别在工业设备及系统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优化控制、协同调度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但常用如主元分析、聚类分析、证据理论、支持向量机等方法本质上都立足于时间域,只能对离散域内的信息进行处理,仅可实现平稳过程的目标模式识别。现场存在大量非平稳过程的目标模式识别问题,直接应用以上方法分析时域内信号时,则会因信号动态时间上的差异导致分析结果出现巨大误差,容易造成误判和漏判。受电网负荷指令频繁变化、煤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