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在人类的历史上,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次将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不但体现了全人类的美好愿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较快,国家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在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同时,我国也出现了贫富差距的社会问题,并呈逐渐拉大的趋势。目前,贫富差距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种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的贫富差距现象,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信念的大问题,必须在理论上以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进行正确引导,在实践上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概括了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产生的历史进程加以思考,阐述了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第三部分论述了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根据邓小平的相关论述,从五个方面概括了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内涵。第四部分论述了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期的理论特点,从时代性、人民性、创新性、动态性、全面性五个方面加以阐述。第五部分全面分析了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明显扩大、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拉大。也剖析了当前我国产生贫富差距的原因,主要从自然与历史的因素、政策与制度缺陷的因素、市场经济的因素、社会上个人之间差异的因素和非法非正常致富的因素五个方面加以论述。第六部分是在以上几部分的基础上,试图找到实现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路径。主要是从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五个方面加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