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浙江就是我国重要茶产地和出口地。建国以前浙江茶叶出口已经超过一万吨,建国后茶叶出口量更是保持持续增长,2008年已达16.7万吨,实现外汇收入3.64亿美元,分别占全国总产量和总出口量的56%和53%。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国际茶产业格局的变化,浙江茶产业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在理论上有利于以出口为主的浙江茶产业的出口,但是现实中它也引起其他问题,如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增加了茶叶的替代品等等。这就要求浙江茶产业升级,实现效益增长方式的转变,突破过去以数量创效益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另外,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的深入,农民收入来源的减少,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也是当前首要课题之一。因此,研究建国以来浙江茶产业发展历程,从中找出产业发展对策,对于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出口创汇,以及促进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综合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建国以来浙江茶产业作一全面而深入的论述,进而探讨它在这一时期浙江茶产业所取得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分析当前浙江茶产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之后,针对浙江茶产业的优劣势,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促进浙江茶产业升级,实现效益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和指导。首先,本文简要论述了建国前浙江茶产业发展历程,接着重点分析建国后浙江茶产业发展历程,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派购统筹阶段、局部开放阶段和全部开放阶段。在浙江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和省级机构的政策起到了非常,因此同时对建国后浙江茶产业相关政策也做了个简略论述。其次,浙江茶产业经历了60年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建立了强大的科研体系、产业组织模式也得到了优化、名优茶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成效等等。当然,浙江茶产业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品牌建设、产业链长度等特别要引起重视。最后,针对浙江茶产业发展的优劣势,以及结合当前国内外茶产业发展环境,分别从产业基础、产业组织模式、品牌建设、茶产业文化提出一些发展浙江茶产业的对策与建议。其中,在产业组织模式方面,提出了推进企业重组和促进规模经济效益、促进浙江茶产业建立企业联盟和优化浙江茶产业布局,从而提升浙江茶产业竞争力。而在产业品牌建设方面,提出双品牌战略——生产商品牌和经销商品牌,通过将生产商品牌一分为二——传统品牌和原产地品牌,保留龙井、安吉白茶等传统品牌,另外创立“浙江绿茶”原产地标志,这样可以在保持传统品牌的同时又可以打响一个新品牌,而经销商品牌方面,可以通过与国际跨国公司合作,从而打消“浙江绿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