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苗期磷代谢生理参数和大豆新型植酸酶基因(Sphy1)克隆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d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酸酶是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在提高动物对饲料磷素的利用效率中具有重要价值。创制超表达植酸酶基因的转基因作物,对于增强作物对土壤中有机态磷的利用,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项研究以大豆品种科丰6为材料,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间种子和植株中植酸酶活性和磷素代谢生理参数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了大豆新型植酸酶基因Sphyl,对Sphyl的基因结构、时空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构建Sphyl双元表达载体的基础上,建立了烟草的转基因系,研究了转基因植株的植酸酶活性。主要结果如下:1、对不同
其他文献
玉米株高构成是影响玉米产量、抗倒伏性及生态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深入分析玉米株高构成性状,并对其进行QTL定位,对于株型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SSR标记构建基于组合“农系110×农系531”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并对该组合的83个DH株系进行田间调查,分析控制玉米株型性状QTL位点与遗传效应,探索玉米株高构成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为玉米株高构成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和参考。取得了
以转入3a-HSD基因的水稻为试验材料,进行分子检测、农艺形状及品质性状考察,以及对种植土壤中甾体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 PCR和PCR-Southern杂交证明,供试材料的明恢86基因组中整合有3a-HSD基因。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基因导入植物体内是完全可行的,且能够稳定遗传。对转基因水稻不同世代的遗传规律进行追踪,试验结果表明:转3a-HSD基因水稻T1代的遗传分离比率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