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利特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伊布利特对房颤转复成功与否与心房基质不良的关系,以进一步根据患者应用伊布利特的反应选择不同的消融策略。方法:纳入因持续性心房颤动首次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而术中未能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61.89±8.05)岁。所有患者在行双侧PVI(包括左房顶部线)后未能恢复窦性心律,应用伊布利特1mg(体重小于60kg,0.01mg/kg),观察10min后如仍未转复,重复给药。观察末次给药后30 min内复律情况及4h内的不良反应,依据是否复律成功分为复律组与未复律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左房基质标测,对未复律组电复律后行左房基质改良。结果:80例患者用药30min后,单次给药转复为窦律者42例(52.5%);重复给药后转复窦律者10例(12.5%),总转复率为65.0%(52例),转复药物剂量1.00(0.98-1.00)mg。未成功转复28例患者中,用药后转为房扑、房速者8例,给予相应消融后恢复窦律;用药后仍为AF者20例(电复律后恢复窦律)在电复律后均行左房基质改良,最终转复为窦律。用药过程中出现室性早搏2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未给予特殊处理,1h后恢复正常。无Td P病例发生,无低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改变,亦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复律组患者病程短于未复律组[3.0(2.0-5.0)vs4.0(2.0-5.0)年,P<0.05]。未复律组患者左心房瘢痕及低电压区域占左心房面积比例明显大于复律组[15.34(14.26-16.49)vs11.24(9.87-13.40)%,P<0.05]。复律组患者LAD为(37.23±3.83)mm,未复律组LAD为(41.58±4.12)mm(P<0.05)。给药后30min测得QTc值(476.94±31.45)ms明显长于用药前(367.09±24.28)ms(P<0.05)。且LAD大小与瘢痕及低电压区域占左心房面积比例存在一定正相关性。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LVEF、NT-pro BNP、hs-CRP及合并基础疾病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伊布利特在持续性房颤术中的转复率与房颤病程、LAD及左心房瘢痕及低电压区域占左心房面积比例相关,转复率越低,更能提示心房基质不良。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感染CSBV的中华蜜蜂幼虫和健康的中华蜜蜂幼虫小RNA(s RNA)进行测序,分析和预测宿主mi RNA的差异表达、源于CSBV的si RNA(vi RNA)及其潜在的病毒mi RNA(vmi RNA),并筛选一条vmi RNA(MD17)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为深入研究中华蜜蜂抗CSBV病毒机制及其CSBV vmi RNA功能研究奠定
小麦白粉病是由真菌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病害,是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最为严重的小麦病害之一。筛选白粉病新抗源,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
金属有机配合物纳米材料是一类由金属离子和有机功能分子通过配位方式构成的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结构性质丰富、组分和形貌易调及易于分解代谢等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备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6种空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O3)短期暴露对石家庄市体检人群血常规指标的影响。方法:1.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纳入2018年4月1日-2018年12月31
背景:藏医特尔玛疗法为藏医临床传统十八大疗法之一,是藏医外治特色治疗技术,研究报道,藏医特尔玛临床疗效肯定,但现有研究涉及到的样本量较小,研究方案设计不够严谨,使得其
戈壁为干旱区荒漠景观之一,地表粗沙、砾石覆盖,植被稀疏。长期的风沙作用下,宏观上形成“均质面”,但其地表沉积物全粒径组分特征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性。传统粒度分析方法在
《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有一定数量的述宾动词,述宾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但也有一部分带上了宾语,但目前对述宾动词带宾语情况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先立足
中药防己是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现代研究表明,防己的活性成分为粉防己碱,具有抗尘肺、抗高血压、抗炎、抗肿
社区卫生是卫生工作的重要架构之一,也是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石。针对目前“重医轻防”、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加剧等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目的:IncC型质粒是耐药基因传播的重要载体,给临床疾病的治疗带来严峻挑战。本研究深入分析了肠杆菌科菌株中的IncC型耐药质粒的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特征,主要目的是探究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