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空间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一直较为粗放,这种以能源的高消费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能源约束日渐凸显。从2013年中国大范围爆发的雾霾天气可以看出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愈演愈烈。如何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是否能够全面可持续发展。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通过国际市场供应来解决能源约束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为缓解中国能源供需矛盾、减轻其环境保护压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提高能源效率水平。中国的能源效率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较为低下且其空间分布呈现发展不均衡的特征,这表明中国的能源效率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已有研究表明加强中国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提高中国的能源效率水平,本文重在将这种区域间的能源效率交流进行量化,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从能源效率理论及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入手,以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型为基础推演出区域能源效率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其次,利用已构建的区域能源效率空间相互作用模型测算2001-2011年间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最后,对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空间相互作用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空间相互作用的具体对策以提升中国的能源效率水平。通过分析,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采用数据包络法得到中国各区域的能源效率数据。在此数据基础之上,利用已构建的区域能源效率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对2001-2011年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加以计算。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空间相互作用强度逐年递增且其空间分布呈现出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的特征。(2)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及空间计量方法对影响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可能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加强技术交流、提升市场化水平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均有助于强化区域能源效率空间相互作用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整体的能源效率水平。
其他文献
患者,男,58岁,因"胸痛、胸闷、呼吸困难2月,加重4天"于2003年3月31日入院.
目的:观察为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对
FM-CW SAR是一种新近被提出来的雷达成像体制,它结合连续波与合成孔径成像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和分辨率高等一系列优点。文中结合调频连续波特性与合成孔径雷
目的:对顽固性高血压病合并心绞痛的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间的顽固性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心绞痛治疗及厄贝
设施选址就是指如何科学地确定设施的位置,以达到提高企业效益、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设施选址决策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人口需求、经济、交通、环境、政策、企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气候问题与资源枯竭问题受到重视,发达国家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激励扶植新能源产业,面对来自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优势,中国政府也加大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体外损伤模型的建立办法。方法收集心衰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并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细胞活性OD值、循环内皮细胞(CEC)、血管假性血友病
Notch-1信号通路在细胞分化、发育以及增殖、凋亡方面起重要作用,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的侵袭、运动和转移过程密切相关。活化的Notch-1信号通路能够直接或间接调控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