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降解地膜是指在使用期间具有与普通地膜相同的性能,同时在使用完之后又具有普通地膜不具备的性质-降解。一般而言,可降解地膜按降解机理主要分为:光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和光-生物双降解地膜,由此可见,可降解地膜的降解不仅与自身的组成相关,还与其所在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论文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通过制备、筛选出适合新疆北疆气候特点的两种可降解地膜,经过实验室紫外光降解实验、堆肥实验与石河子、博乐两地自然辐照-填埋实验研究,测试不同辐照时间地膜的红外光谱、粘均分子量、结晶度和力学性能的变化,分析可降解地膜在自然条件下降解过程的变化,筛选出促进地膜降解的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UVA-B紫外光处理的可降解地膜,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生降解,同时粘均分子量和力学性能明显下降,而经过UVA紫外光处理的降解地膜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内才能发生降解,降解速率相对缓慢,地膜的粘均分子量从4.8×104降低到1.0×104,UVA-B需要处理400h,而UVA处理则需要1000h,由此可见,UVA-B中的短波对高分子链的断裂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不同的可降解地膜的堆肥实验表明,未经处理的地膜,其生物降解速率非常小,而经过自然老化处理的降解地膜,其生物降解率从0.2%增加2.5%。石河子与博乐两地存在一定的气候差异,石河子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分别比博乐高出2.5℃和10%左右,可降解地膜通过直接填埋和辐照一段时间再填埋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研究表明在温度和相对湿度相对较高的石河子更有利于地膜的降解,其粘均分子量和力学性能下降的程度均比在博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