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关于基础隔震结构的相关研究非常多,在有限数量的地震波下,进行确定性分析,都能得出基础隔震结构比固定基础结构有更大优越性的结论。本文为了研究基于概率角度研究钢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关于基础隔震结构的相关研究非常多,在有限数量的地震波下,进行确定性分析,都能得出基础隔震结构比固定基础结构有更大优越性的结论。本文为了研究基于概率角度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罕遇地震或者比罕遇地震更强烈的地震下的抗震性能,依据最新的抗震设计规范,设计了3种基础隔震框架,并且还设计了1种固定基础框架进行对比,通过SeismoStruct软件建模,并选择ATC-63推荐的22条地震动,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并利用增量动力分析的结果,对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和抗地震倒塌能力分析。本文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在不考虑隔震层碰撞和考虑隔震层碰撞作用下,比较固定基础框架和基础隔震框架的抗震性能。采用IDA方法,选择22条地震动对固定基础框架和不同隔震沟间距的基础隔震框架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IDA曲线。对得到的曲线簇分析可知无论是否考虑隔震层碰撞问题,在小震作用下基础隔震框架的抗震性能要优于固定基础框架。2、对固定基础框架和基础隔震框架进行易损性分析。根据增量动力分析的结果进行易损性分析,最后得到易损性曲线,分别在不考虑隔震层与挡土墙的碰撞情况下和考虑碰撞的情况下比较固定基础与基础隔震框架的失效概率。最后研究隔震沟的间距对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影响,同一框架,在不同隔震沟间距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发现在小震作用下,基础隔震框架的失效概率小于固定基础框架。3、引入一种新的结构抗震倒塌能力评价指标—倒塌储备系数CMR来评价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然后分别在考虑隔震层碰撞和不考虑隔震层碰撞两种情况下,对固定基础框架和基础隔震框架的抗地震倒塌能力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固定基础的抗地震倒塌能力比固定基础框架更好。
其他文献
消防水系统是高层公共建筑消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安全主要依靠消防水系统来保护,一旦有火灾发生,消防水系统就能立即对险情进行处理,以此来确保人
微管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结构组分,与其他蛋白共同组装成纺锤体、中心粒、鞭毛等多种结构。基于上述结构,微管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以纺锤体形式参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就是其
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建设项目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周期变得越来越长、技术难度越来越高,建设项目容易发生风险事件,对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产生影响。研究人员
在海洋地震勘探中,海底节点(Ocean Bottom Nodes-OBN)地震勘探技术在近年来逐渐兴起,其采用了独特的布设方式,能够获取丰富的纵波及转换横波信息。VTI介质起伏海底数值模拟是研究崎岖海底环境OBN地震波场传播的必要手段,提供了一种研究复杂海底地质条件下地震波场照明分析、资料处理和解释的重要工具,可以更加深入的认识理解地震波各个波至的传播规律,对于海上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都有着重要的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市场需求量大。但地黄实际生产长期受到连作障碍(即重茬问题)困扰,连作造成
纳米颗粒(NPs)的广泛应用导致它们大量地释放到水环境中,其独特的理化性质有可能改变水环境中其它共存污染物的生态毒性。水生态系统中的沉积物是各种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的储
随着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出入青藏车辆的不断增加,青藏高原上多条公路已明显运力不足、不堪重负,伴随“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西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利用既有二级公路升级改造也是一个重要的建设比选方案。而青藏高原公路路基多为高含冰量冻土,土体冻融敏感性显著,受光照强度、温度周期波动、路基聚热效应等诸多因素影响,土体内温度多变,裂隙较为发育,使得该地区路基热融稳定性问题极其复杂,在冻土路基上进行拓宽
喜树碱(camptothecin,CPT)是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中分离得到的天然生物碱,由于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9-硝基喜树碱-20-0-丙酸酯(9-nitrocamptot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内脏高敏感是其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IBS中存在的免疫异常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二者的关系尚不清楚,树突状细胞(DC)是主要抗原
森林、乡村等户外环境有火灾发生时,由于监控力度不足而不易被及早发现,因此本文将致力于对该环境下火灾烟雾的检测方法研究。通过对户外火灾烟雾的研究发现它具有持续性、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