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针浅刺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wywtqyw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继承东贵荣教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经验的础上,采用多针浅刺方法对发病不同时期的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对比研究和实验对比研究。从而解决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不宜进行针刺治疗的问题。 本研究将3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入选时病程不同分为发展期组(病程1~7天,共168例)和静止期组(病程8~20天,共168例),两组均采取多针浅刺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采用周围性面瘫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进行临床疗效判定,并在治疗前后分别对发展期组和静止期组EMG波幅和潜伏期进行检测。实验研究选用大鼠面神经钳伤模型,分模型组、发展期组和静止期组。对模型组不进行治疗;对发展期组和静止期组采用多针浅刺方法进行治疗;分别对面神经传导速度(NCV)、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及小胶质细胞的阳性表达等指标进行了对比检测分析。 结果: 1、临床观察结果:多针浅刺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不论是在发展期,还是在静止期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发展期治疗有效率达98.81%,而静止期有效率达94.05%。两组临床疗效统计学处理,发展期组的有效率与静止期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在发展期多针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明显优于静止期。在肌电图方面,发展期组的波幅和潜伏期治疗前后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静止期组的波幅和潜伏期治疗前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发展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静止期组。表明在发展期采用多针浅刺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静止期。 2、实验研究结果:①发展期组面神经平均传导速度快于静止期组(P<0.05)和模型组(P<0.01),统计学检验呈显著性差异。②发展期组与静止期组和模型组相比较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小胶质细胞在面神经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多针浅刺法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在发展期采用多针浅刺的方
其他文献
要充分发挥电子档案袋的教学功能,必须走出仅将其看作某种评价工具的思路。美国博弈西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为教育技术专业硕士所开设的"电子档案袋"课程,无论是对电子
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要树立模式新理念 ,充分体现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自身的特色 ,在模式运用中追求课堂效益的提高 ;二要建构模式新策略 ,科学审视不同课堂教学模式的利
<正>教育技术装备是衡量学校办学品位与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更是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以及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早在20
<正> 秉承了大陆法系传统,从“无法无天”时代一路走来的中国,曾几何时,由对法的渴求、向往,演化为法的形式崇拜:似乎法即法条、立法,“形式正义”、“法律真实”至上而置实
近年来,雾霾天气已经成为对公共健康具有重大威胁的一种致病因素。从目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有效治理雾霾天气势在必行,并且在治理的同时还需要对雾霾的致病机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出血转化(HT)临床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心房颤动并脑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头颅CT检查结果是否
为指导卧螺离心机螺旋输送器关键参数的确定与结构的优化,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螺旋输送器的参数化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强度分析和转子模态分析,发现螺旋输送器
Volkmann 缺血性挛缩是儿童上肢损伤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最常见的原因,多是由前臂筋膜室综合征引起,若及时发现并作出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处理,预后良好,否则导致终身残疾.我院1
目的 临床观察小剂量阿替普酶(rt-PA)治疗老年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55例诊断为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及华法
介绍了颚式破碎机的几种过载保护装置 ,板簧保险结构灵敏度高、安全可靠、简单易行、复位性能良好 ,适应性强 ,建议推广使用板簧保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