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患者约60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而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半数以上,因此肝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一大杀手。由于目前肝癌的临床诊断比较滞后,早期肝癌检出率低,检出时多数处于中晚期,大多数肝癌患者已经无法接受最为有效的手术切除治疗。对于晚期肝癌和己经发生转移的患者来说,化疗是最主要的也是较好的选择。肝癌的发生发展会伴随着抑癌基因或原癌基因的突变。抑癌基因p53是人类肿瘤中最容易发生突变的基因,p53突变存在于超过一半的肿瘤中。通过对中国肝癌高发地区启东市360例肝癌样本p53基因进行测序,我们发现49%的样本中含有p53突变,其中R249S突变占33.9%,为中国启东地区肝癌患者的高频突变,并且这些患者的发病年龄与预后同p53的突变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p53可能成为肝癌诊断的潜在分子标记。针对启东肝癌患者p53高频突变R249S,在前期实验中我们设计了包含该突变位点的特异性上游引物序列以及特异性覆盖野生型模板的block序列,利用特异性封阻PCR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 (ASB-Realtime PCR)对569例肝癌患者血浆cfDNA进行了p53突变筛查,发现p53 R249S突变例数占51%,且该突变与患者预后呈显著负相关性。通过上述手段我们可以对不同肝癌患者p53基因进行分型并作出预后判断。为了能够将p53突变检查结果应用于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我们选取了上述启东肝癌组织样本中检出的8个主要突变(R110L、V157F、A159P、Y220C、R248L、 R249S、294 delete(Frame shift)、R342X),一方面检测各个突变体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另一方面针对肝癌治疗的临床常用药物Dox、Taxol口VCR,探讨p53各突变体的耐药特征。通过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比较,发现多数p53突变体能够显著增强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8种突变体中,Y220C、R249S、 R248L具有最强的促增殖能力;而R249S、Y220C和V157F则能显著增强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在随后进行的药物敏感性实验中,我们发现多数p53突变体都能够增强肝癌细胞对上述3种药物(Dox、Taxol、VCR)的耐受性;反之,p53野生型则能够减弱肝癌细胞对药物的耐受性,即增加药物敏感性。我们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方法,检测了各个p53突变体在上述3种药物处理下对肝癌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Dox处理后,p53突变体(294 delete、V157F、R249S)在较低药物浓度(0.1μM)减缓肝癌细胞由G1期向G2/M期的转换过程,当药物浓度增加至0.3μM时p53突变体(R249S、 R342X、V157F)能够减缓由G2/M期阻滞引起的细胞凋亡,从而提高细胞在药物作用下的存活率;经过Taxol(0.15、0.5μM)处理后,p53突变体(R249S、V157F、 R342X、R110L)能够减缓Taxol诱导的G2/M期阻滞向凋亡发展的过程,从而减弱Taxol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导致存活率的上升;而经过VCR(0.2μM)处理后,p53突变体(R248L、R110L、V157F、R249S)同样能够减缓VCR诱导的G2/M期阻滞引发的细胞凋亡。同时,我们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p53突变体增强肝癌细胞耐药性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p53突变体大大削弱弱了其对下游Bax通路的激活作用。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了从中国肝癌高发的启东地区筛选出的p53基因的8个高频突变,能够显著增强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表达p53突变体的肝癌细胞能够增强对临床抗癌药物DOX,Taxol和VCR的耐受性,并解释了产生耐受性的部分原因。因为p53突变与肝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呈负相关,我们初步探讨了p53突变体研究在肝癌临床治疗中的意义,发现了药物治疗突破口,为针对携带不同突变的个体选择不同药物进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