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部位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对其的诊断和治疗经验,重点探讨内镜等相关辅助检查对其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为临床诊治此类患者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66例临床上有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详细临床资料,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按年龄将患儿分为4个组即婴儿期组、幼儿期组、学龄前期组、学龄期组,按解剖将患儿分为上消化出血(胃和十二指肠)和下消化道出血(小肠和大肠)。结果:1.符合标准病例66例,男性45例,女性21例,男女比为2.14:1,婴儿期组、幼儿期组、学龄前期组、学龄期组的比例分别为18.1%、6.1%、9.1%、66.7%。2.内镜检查下检出病灶明确诊断病例数48例,部分患者完善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内镜检查,内镜检查人数占此期患者总人数的79.5%。13C呼气试验和SPECT在本研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存在统计学差异。3.66例患者中出血部位位于上消化道、下消化道、上下消化道均累及、未能查明病因比例分别为43.9%、31.8%、15.2%、9.1%。4.此病例数据中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致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疾病分别为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肠息肉、肠息肉、慢性浅表性胃炎。学龄期患者常见病因分别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过敏性紫癜、美克尔憩室、十二指肠溃疡。结论:1、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和临床表现有差异性,婴幼儿组以食物蛋白过敏性小肠结肠炎引起下消化道出血为主,常为少量鲜血便的慢性失血性表现;学龄组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过敏性紫癜和美克憩室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常为呕血、黑色便伴腹痛的急性失血性表现。2、内镜结合SPECT和13C呼气试验是诊断和治疗儿童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技术方法。3、内外科紧密结合在诊治疑难儿童消化道出血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