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实验从发达国家已成熟应用并有着较好基因频率分布的微卫星中,筛选了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16个微卫星位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染色和凝胶成像分析等技术,对国内常用的10种近交系小鼠进行了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建立了应用微卫星DNA进行小鼠近交系遗传监测的方法和可供参考的微卫星DNA多态性图谱.实验表明其中14个位点能特异地反映出10个近交系小鼠的品系特性,可作为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的微卫星位点,用于小鼠遗传质量常规检测和遗传背景分析.并用这14个微卫星位点对全国7个地区的11个BALB/c小鼠群进行遗传监测,检测出了生化标记所不能检出的遗传变异,说明应用微卫星DNA标记对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监测,方法快速、简便、敏感.首先,该研究通过对PCR反应液组成和热循环条件的优化,建立了PCR扩增微卫星DNA的方法.运用此方法,微卫星DNA可稳定、特异、有效地扩增.确立了针对每一位点的最佳Mg<2+>浓度和最佳退火温度.其次,采用所筛选的14个微卫星位点对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广州、重庆、长春等11家小鼠生产厂家所提供的BALB/c小鼠进行遗传监测.这些变异表现为二种情况的多态性:(1)电泳虽只表现为一条带,但彼此间泳动距离不相一致;(2)在排除影子带后仍表现两条图带;这二种情况的多态性的出现都表明群体在这8个位点上发生了遗传变异,而生化位点检测没能检测出这些变异,说明微卫星DNA标记要比生化位点标记更准确、有效.该实验也为了解我国各地区近交系小鼠遗传概貌,规范引种、供种,实现种质保证提供理论依据.总之,该实验中的14个位点能特异地反映出近交系小鼠的品系特性,可作为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的微卫星位点,用于常规检测小鼠遗传质量和遗传背景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