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疮痂病的分离和检测体系构建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SQWY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是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马铃薯疮痂病是链霉菌引起的一种表皮性病害,多发生在北方,近年来,疮痂病在我国一些南方马铃薯产区也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块茎的外观品质。本研究收集了广东和湖北两省的疮痂病块茎,进行了疮痂病的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疮痂病的相关检测体系,为疮痂病的防控奠定了基础,主要结果如下:  1.收集了广东、湖北两省五个地区的疮痂病块茎102个,观察分析了它们的症状类型,及在培养基上链霉菌的培养特征,孢子链形态,并从湖北襄阳的疮痂症状块茎中分离得到XY-12菌株;  2.通过表型和显微观察、16S rDNA测序,初步鉴定襄阳疮痂病分离菌株XY-12为Streptomyces bottropensis,进一步的盆栽接种鉴定表明,该分离菌株在接种浓度1.68×103CFU/mL以上能够导致马铃薯中薯5号产生疮痂病症状;  3.在收集Streptomyces scabies、S.acidiscabies、S.bottropensis、S.stelliscabiei、S.europeascabiei五种致病菌的66条txtA基因序列的基础上,设计了txtA的特异PCR引物CS-67s/379a,并对退火温度以及模板、引物浓度进行了优化;通过对田间样品的检测,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检测疮痂病,能够灵敏的检测到106ng疮痂病菌的DNA;  4.进一步基于txtA基因设计了5对RPA引物,经检测效果良好,选取其中的一对引物CS-RPA126s/395a分别进行PCR和RPA分析,RPA能够检测104ng疮痂病DNA,低于PCR的灵敏度10倍,但RPA技术可以不依赖复杂的仪器就实现等温扩增,且与PCR引物CS-67s/379a的检测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 pekinensis(Lour)Olsson〕起源于我国,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中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大白菜有先期抽薹现象,即抽薹时间发生在其营养体还未充分长成
“喷就发”活性营养液肥是最新研制和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浓缩腐殖酸液体肥料,具有养分含量高、功能全面、效果显著、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残留等特点。该产品采用山西省贮量丰
本文较为详尽地阐述了中国“绿茶王”——黄山毛峰的起始及发展历程,主要从包装设计师的角度剖析了新黄山毛峰系列化包装设计的创作过程及企业导入CI策划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Pamp) Rehd.varpinyiensis Jiang)是我国特有的植物资源,常用作苹果和观赏海棠的砧木。本研究以平邑甜茶为试材,克隆了MhBAG,MhDAD和MhHSP70基因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