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是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引起的多种畜禽、野生动物及人类共患的一类接触性传染病。禽类中鸭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敏感性较高,近年国内也不断有鸭霍乱疫情的报道,该病给世界范围内的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研究,对禽霍乱的控制以及促进养禽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病原菌的免疫原性的决定性因素为荚膜血清型,而交叉免疫保护性在各血清型之间较低,所以该致病菌的荚膜分型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将检测其携带质粒的概率,为进一步剖析PM的耐药基因打下基础,为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病变模型。本研究对PM主要开展了以下的工作:1.18株临床分离株均为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短杆状和明显的两极深染;引物的设计基于PM的特异性基因kmt1, PCR扩增分离株,均有460bp左右的条带被扩增出;16SrRNA基因测序后将所得到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所发表相比对,结果表明,分离株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API 20NE试纸条试验得出的结果多杀性巴氏杆菌结果相一致。2.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8株临床分离株对氟苯尼考和恩氟沙星均表现出敏感性,庆大霉素、磺胺等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而对氨苄西林则表现出了高度耐药。3.将分离株的纯培养物以含菌量为1x1010CFU/ml的菌悬液接种20-22g的小鼠44只,进行动物试验,48 h内试验组死亡率达92.5%(37/40)。对死亡小鼠和48 h后未死亡的小鼠进行剖解,试验组97.5%能回收到接种细菌。4.基于hyaD-hyaC, bcbD、dcbF、ecbJ、fcbD五种荚膜特异性基因设计出5对引物,经多重PCR方法扩增,分离株均能扩增出1044左右的条带。结果表明,这18株分离株和标准菌株的荚膜血清型均为A型。5.对18株分离株进行质粒抽提试验,得到质粒的携带率为61%。选取其中较为典型的质粒,分别以Sau3AI和BamHI限制性内切酶对质粒和载体PUC18进行酶切,对得到的酶切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测得了该质粒的全基因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