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工业化推进,我国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污染形势严峻、复杂,使人类付出了健康损害的代价。我国环境健康管理工作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展开的,目前其成员、规则、机制等方面都产生了较明显变化,但基础仍然薄弱,存在一系列问题。目前国内外针对环境健康管理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的理论研究,以数据为基础的定量研究较为罕见,难以提供严格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德菲尔专家咨询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开展环境健康管理的定量研究。围绕政府、公众、企业、NGO和社会团体及环境健康管理工作等5部分,初步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德菲尔专家咨询法,最终确定指标体系,使抽象概念量化。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开展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建立环境健康管理体系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模型与数据的适配度,验证研究假设,并为环境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结果:(1)德菲尔专家咨询结果:咨询专家主要来自环境卫生领域,86.7%的专家的专业年限在20年以上;咨询专家积极系数为83.3%:专家权威系数为0.86,结果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专家协调系数为0.32,结果可信度较高;根据指标的集中程度和权重系数,保留了17个指标,其中政府5项指标,公众3项指标,企业3项指标,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4项指标,环境健康管理工作2项指标。(2)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结果:问卷调查中,共回收有效问卷172份,调查对象主要为环境、卫生领域的从业者;各指标的修正项目总相关系数均大于0.5,科隆巴赫系数均在0.7~0.9之间,数据信度较好;模型适配度检验中,基本模型适配度指标和整体模型适配度指标均表现良好,模型与调查数据适配度较佳;经验证,政府、公众、企业、NGO和社会团体两两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现阶段政府、NGO和社会团体对环境健康管理工作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470和0.231,P<0.05);现阶段公众、企业对环境健康管理工作虽存在正向效应,但未见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分别为0.136和0.111,P>0.05)。结论:(1)本文建立指标体系的方法较科学,可作为环境健康管理定量研究的基础指标,但还需采用具体数据进行反复验证;(2)经分析,结构方程模型适于环境健康管理的定量分析,为将来进行环境健康管理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3)根据研究结果,结合目前我国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国际经验,为完善我国环境健康管理体系提出建议:1)坚持信息公开,拓宽公众参与渠道:2)完善协作机制,成立国家环境健康管理秘书处:3)加强监测研究,建立国家级环境健康研究院;4)采取渗透战术,完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5)降低准入门槛,鼓励环保NGO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