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冬,原名麦门冬,为我国传统医药常用的清热、养阴、润燥药,适用于阴虚内热、津枯口渴及气逆、燥咳痰稠,或热病伤津、便秘等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2000年版开始,将麦冬类药材分别收载为麦冬和山麦冬二种,功能主治皆略有不同。麦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又根据产地的不同分为川麦冬和杭麦冬。山麦冬为百合科植物山麦冬属植物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 Lour. Var. prolifera Y. T. Ma或短葶山麦冬Liriope muscari (Decne.)Baily的干燥块根。这几种药材虽然外形相似,极易混淆,但药效不同,质量不同,价格也不尽相同。目前,在药材市场中,许多不法商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或者真伪掺杂,这对于个人乃至在实际生产中都会造成较大的困扰,而至今为止的麦冬鉴别文献中,所选用的药材大部分都是直接来源于药材产区,不存在以次充好、真伪掺杂的市场问题,以此为基础所得出的结论,无法解决实际生产中麦冬品种混淆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麦冬类药材的甄别以及质量与安全性的评价,可以准确、便捷的辨别市售麦冬的种类,并确立质量评价与安全性评价依据,解决大生产中无法确定市售麦冬品种的问题。1.对麦冬类药材分别进行性状、显微、荧光、薄层色谱、HPLC鉴别,其中性状、显微、荧光鉴别法对于麦冬类药材的甄别意义不大,而薄层、液相鉴别可以较好的区分麦冬类药材。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麦冬类药材中的甲基麦冬黄烷酮A、B以及麦冬皂苷C进行含量测定,同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回收率分别为101.67%,RsD=0.63%;103.67%,RSD=2.4%;100.87%,RsD=2.3%。通过对麦冬类药材中的甲基麦冬黄烷酮A、B以及麦冬皂苷C的定量分析,对麦冬类药材进行质量评价,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对麦冬类药材进一步做出甄别。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法)同时对麦冬类药材中乐果、二嗪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对硫磷、杀扑磷6种常用有机磷类农药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标准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92~0.997,加样回收率在75.44%~128.7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7%,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15份不同种类麦冬类药材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均未超过国家标准。结论:本方法选择性好、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不同种类麦冬类药材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本研究以性状、显微、荧光、薄层色谱、HPLC鉴别为手段,对麦冬类药材进行甄别;建立以甲基麦冬黄烷酮A、B以及麦冬皂苷C为指标的定量分析方法,对麦冬类药材进行质量评价,对麦冬类药材进一步做出甄别;建立麦冬类药材中6种常用有机磷农药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对麦冬类药材进行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