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并(a)芘(Benzo(a)pyrene, BaP)是一种五环多环芳烃,是一类理化性质稳定、难以降解且具致癌致畸性质的环境污染物,可随着降雨、工业废水排放、表面径流等方式进入水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BaP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苯并芘的生物监测一直是环境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本试验以罗非鱼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苯并(a)芘暴露对罗非鱼体内生物标志物-胆汁BaP代谢物、肝脏CYP1A1及GST的活性、DNA损伤及肝脏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分析和评价BaP的生态毒性和遗传毒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淡水环境中BaP的监测提供可行的方法。在BaP暴露后的2h、6h、12h、48h、4d、7d、14d采集罗非鱼的胆汁,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Fixed wavelength fluorescence,FF)测定胆汁中BaP代谢物。本试验首先建立针对罗非鱼的FF法。将罗非鱼胆汁分别稀释1000倍、2000倍、4000倍、8000倍,在激发/散发波长380/430nm测定荧光强度。结果显示2000倍左右的稀释较为合理,结合其他研究,本试验最终采用1600倍的稀释倍数。BaP暴露试验的结果显示0.1μg/L浓度组的BaP代谢物物随时间变化无明显波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三个剂量组从2h起就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0.01)。三个试验组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50μ/L组在48h后开始下降,而1μg/L、10μg/L组并未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值,但也分别在7d和4d后下降。胆汁中BaP代谢物随浓度升高不断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BaP染毒后2h、6h、12h、48h、4d、7d、14d采集鱼的肝脏,测定肝脏CYP1A1、 GST的活性。结果表明0.1μg/L、1μg/L、10μg/L三个剂量组的CYPlA1活性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50μg/L剂量组的CYP1A1活性在6h、7d被显著诱导(P<0.01);0.1μg/L、1μg/L肝脏GST活性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10μg/L、50μg/L GST活性在14d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CYP1A1活性与GST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的变化趋势相近,尤其是1μg/L、50μg/L两个剂量组,表明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检测肝脏DNA损伤。于染毒4d、7d、14d取罗非鱼的肝脏,立即进行彗星试验,以尾部DNA含量(TDNA%)、尾长(TL)、尾矩(TM)、Olive尾矩(OTM)四个指标对DNA损伤进行评价。结果表明BaP会对肝细胞DNA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在0.1μg/L、1μg/L、10μg/L三个浓度组,DNA损伤随着BaP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50μ/L组DNA损伤有所下降。在时间上,除1μg/L剂量组的尾部DNA含量、10μ/L组的尾部DNA含量及Olive尾矩外,其他指标有在第7d降低之后又升高的趋势,0.1μg/L剂量组尤为明显,7d时的4个指标显著低于第4d和第14d(P<0.05)。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是检测环境雌激素的重要生物标志物。雄性鱼类VtgmRNA是检测环境雌激素的新兴生物标志物。为研究BaP是否具有环境雌激素效应,本试验对罗非鱼Vtg mRNA进行了研究。用总RNA提取试剂盒取得雌鱼肝脏总RNA,用Esterhuyse和自己设计的引物,以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分别得到422bp和687bp的罗非鱼卵黄蛋白原特异性cDNA扩增片段。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0μg/L、50μg/L的BaP暴露对罗非鱼肝脏Vtg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4d、17d时雄性罗非鱼肝脏内Vtgm 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10d时10μg/L、50μg/L两个剂量组Vtg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是对照组的113.18倍和121.7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