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树皮中植物多酚的分离纯化、鉴定及活性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hf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是一种在食用和药用方面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植物,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为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余甘子树皮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而植物多酚则是余甘子树皮中含量最高和目前研究已知的最重要的一类活性物质。余甘子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我国的野生及栽培余甘子林面积达6万公顷以上。在工业生产中,余甘子树皮仅仅作为生产上等的栲胶原料,开发利用价值很低且单一,造成很大资源的浪费。因此,对余甘子树皮中活性物质的研究,对高效利用余甘子资源和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余甘子树皮的活性成分--植物多酚提取工艺进行探讨研究。以总多酚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分析法(RSM),确定了总多酚得率影响显著的四个因素(溶液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建立了该指标与四个因素间的数学模型,并得出余甘子树皮中植物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乙醇溶剂浓度74.63%,浸提时间23.16min,温度45.99℃,提取次数2.95,在此最优工艺下余甘子多酚得率预测值为20.02%。为试验验证方便,调整工艺参数为:乙醇溶剂浓度75%,提取时间25min,温度45℃,提取次数3,植物多酚得率可达19.78%,优化工艺较稳定,提取率也较高。 采用有机溶剂分级萃取对多酚粗提物进行分离,得到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利用聚酰胺柱层析、薄板层析、硅胶柱层析等分离手段对余甘子树皮的氯仿相和乙酸乙酯相进行分离纯化。从余甘子树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五种化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光扫描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五种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其中两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和山奈酚;第三个可能为芦丁,需进一步验证:其余两个化合物的图谱数据不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鉴定。 采用体外试验方法,对两种化合物槲皮素和山奈酚在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和油脂体系、亚油酸体系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方面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抗氧化性。
其他文献
本论文研究了O2-·的检测方法,探讨其与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反应机理,考察了几种助剂对氧脱木素率和脱木素选择性的改善作用,为氧脱木素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
近年来,随着纸和纸板产量的持续增长,国内造纸行业对涂布级精制高岭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高岭土储量十分丰富,但造纸涂布用高岭土却很少,目前的高档高岭土颜料还主要依靠
本论文以造纸涂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涂料中添加功能性防水剂研制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涂布纸用防水涂料,研究了防水涂布纸的防水性能、涂层结构表征、涂层的耐光性能;研究了功能
陶瓷刀具材料具有高硬度、高强度和良好的耐磨性,在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和提高加工效率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在切削加工领域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目前陶瓷刀具材料断
近年来随着植物资源的短缺,以及在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下,废纸作为可回用的资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纸浆原料。与直接利用原生植物纤维制浆相比,废纸造纸废水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