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甚至治疗过程中都存在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Ml及M2巨噬细胞在前列腺癌的分期、危险度分级、Gleason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推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前列腺癌分期预后评估的作用,推测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院医院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共4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穿刺确诊前列腺癌并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取其术后前列腺标本,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使用CD68、CD206、MCP-1受体免疫荧光染色标记巨噬细胞,CD68、MCP-1受体标记阳性的为M1型巨噬细胞,CD68、CD206标记阳性的为M2型巨噬细胞,采用油镜(10X40)观察细胞。随机取10-15处高倍镜下视野,定量记录强染色标记数,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重、PSA、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有无口服抗雄药物史(前列腺穿刺前口服至少超过3个月)等,并用SPSS26.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前列腺癌TNM分期、前列腺癌危险度分级与肿瘤及癌旁组织内CD68+巨噬细胞、M1型、M2型巨噬细胞浸润数量以及M2巨噬细胞占总巨噬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s>0.3,P<0.01);与肿瘤组织内M1型巨噬细胞比例(TM1/TM)、M1、M2比值(TM1/TM2)以及癌旁组织癌旁组织内的M1、M2比值(NM1/NM2)呈负相关(rs<-0.3,P<0.05);与癌旁组织内Ml型巨噬细胞所占白百分(NM1/NM)比无明确相关性(rs=-0.195,P=0.108>0.05)。2)Gleason评分Gleason评分与肿瘤及癌旁组织内CD68+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浸润数量以及M2巨噬细胞占总巨噬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s>0.3,P<0.01);与肿瘤组织内M1型巨噬细胞比例(TM1/TM)、M1、M2比值(TM1/TM2)以及癌旁组织M1型巨噬细胞所占百分比、M1、M2比值呈负相关(rs<-0.6,P<0.05);与癌旁组织内的M1型巨噬细胞浸润数量无明确相关性(rs=0.152,P=0.308>0.05)。3)抗雄药物例如保列治等的使用与肿瘤中M2型巨噬细胞所占比例相关(95%CI 0.004~0.056,P<0.05),与M1、M2型巨噬细胞浸润数量等无明确相关性。4)患者年龄与肿瘤组织内M1型巨噬细胞所占比例(r=-0.318,P<0.05)、癌旁组织内M1、M2比例呈负相关(r=-0.36,P<0.05);与癌旁组织内M2型巨噬细胞所占比例(r=0.4,P<0.01)呈正相关;与M1、M2巨噬细胞浸润数量等(|r|<0.3,P>0.05)无明确相关性。tPSA、前列腺体积、身高体重指数(BMI)p值基本上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当前数据样本量不足以说明其关系,但仅从已有的数据来看,相关系数绝对值均<=0.3,P>0.05,认为无相关性。5)前列腺癌患者癌旁及癌组织内M1、M2巨噬细胞表达有差异,肿瘤组织内巨噬细胞总体少于癌旁组织内(99%CI分别为-19.76113~-16.39930,-8.36311~-7.21434,-10.61242~-8.50417,P 值<0.001)。结论:1)CD68+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细胞浸润程度可随前列腺癌分期、危险等级以及Gleason评分的升高而升高,因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M2巨噬细胞所占比例升高,提示前列腺癌分期越高、分化越差;2)抗雄药物的使用可能使肿瘤内M2型巨噬细胞占比下降,可能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产生潜在的良性影响;3)肿瘤M1型巨噬细胞所占比例及癌旁的M1、M2型巨噬细胞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减小,而在癌旁组织中NM2/NM的比值会随年龄增大而增大,随年龄增长,前列腺癌患者癌旁组织浸润巨噬细胞时M2型巨噬细胞比例可能更高,可能更易引起不良预后。tPSA、前列腺体积、身高体重指数(BMI)对前列腺癌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及分布无明显相关性;4)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内以M2型巨噬细胞为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前列腺癌患者病灶及周围正常前列腺组织之间分布亦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