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肿瘤,起源于泌尿小管上皮,为肾实质肿瘤,简称肾癌。随着超声(US)及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的普及,无症状肾癌的检出率在逐年提高。临床中,就诊的晚期肾癌患者所占比例在下降,“免疫联合靶向”给晚期肾癌的治疗指出了新的方向,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早期肾癌的治疗以肾部分切除术(Partial nephrectomy,PN)或者肾根治性切除术(Radical nephrectomy,RN)为主,对于早期局限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所带来的生存获益得到认可。随着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发展,3D腹腔镜、4K显示屏、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等高科技设备与技术相继应用于外科手术,它们具有更高清的画质及立体感、可完成更精细的操作等优势,特别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备受推崇。外科机器人手术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越来越多三甲医院引进了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微创手术方式逐渐走进机器人时代。肾部分切除术难度高,特别是肾脏肿瘤的完整切除及一定时间内切缘的缝合处理,需不断扩大精细操作,而机器人腹腔镜技术恰恰具备这些优势。同时对于肾癌切缘阳性影响肿瘤预后的争议再次被各大会议提出。本研究通过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T1a期疗效的比较,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于T1a期肾癌能否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为更多医院开展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术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研究不同的手术方式,能否改变肾部分切除术切缘阳性的概率,同时是否存在切缘阳性肿瘤预后相关性。研究对象与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的为肾癌并且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资料,统计术前一般资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肾脏肿瘤的左右侧、位置及大小,并按照R.E.N.A.L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统计病理结果类型,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共90例患者入组,其中机器人组40例与普通腹腔镜组50例。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资料与随访结果,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P<0.05表示有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普通腹腔镜组比较,机器人组在手术总时间较长,在肾热缺血时间及腔内手术时间较短,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普通腹腔镜组比较,机器人组住院费用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普通腹腔镜组比较,机器人组手术切缘范围小、术中出血少,但均无法证明两组之间的差异;两组术后eGFR下降百分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围术期并发症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手术切缘均为阴性,随访未见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结论:1.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T1a期肾癌手术治疗,较普通腹腔镜更有效可行;2.对于T1a期肾癌,两种不同的微创手术方式对切缘阳性率的影响无差异。